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热点 > 热点 >

【全球新要闻】(上海自贸区十年)制度创新激活产业升级 “自贸动力”培育发展动能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9-26 11:00:26

中新社上海9月25日电 题:制度创新激活产业升级 “自贸动力”培育发展动能


(资料图片)

中新社记者 李姝徵

穿过标志性的“海鸥门”,就进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

“上海自贸区成立后的10年,是外高桥创新转型的10年。”作为一名浦东“老开发”,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勇谈及自贸区这10年,“创新转型”是他频频提及的关键词。

 

创新,是为中国发展试制度、探新路,而这片“试验田”产出的创新成果,也为区内企业带去了转型升级的机遇。

早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外资进入中国的窗口和桥头堡,外高桥保税区吸引了大量从事贸易、出口加工类的企业。彼时主要从事机械加工业务的伟创力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3年前,依托自贸区的政策创新和浦东建设引领区的发展红利,伟创力和施乐辉两家企业借助自贸区“医疗器械注册人”(MAH)制度创新,达成了医疗器械“超高清内窥镜摄像系统”的委托生产合作,并实现量产交付。

“正是这次合作,让我们找到了医疗器械智造的转型契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伟创力集团中国政府事务副总裁来栋文如是说。

MAH制度在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率先落地,为跨国医疗器械企业选择本土化生产提供了示范样本。越来越多的头部医疗器械企业正计划在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展开本土化生产的尝试与量产。“我们的转型升级,也会带动供应商的提质增效,从而推动整条产业链迈向高质量发展。”来栋文说。

在俞勇看来,在自贸区“加持”下,外高桥的创新转型始终带着“紧迫感”。

在中国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如果仅固守成果,而不是在贸易的基础上转型升级,我们一定会淡出历史的舞台。”俞勇表示,因贸易而生、因贸易而兴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不再仅依赖贸易物流等传统产业,而是加快构建起“贸易+”的新发展格局。

以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外高桥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起步,在贸易集聚和保税功能的双重优势基础上加速拓展生物医药研发、检测、生产等产业链,吸引了更多新兴企业落地开花。

生命科学领域服务商——金斯康,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主要开展体外细胞模型和重组病毒载体两大类业务,客户80%来自海外。上海金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负责人谭号接受专访时表示,细胞、人血等特殊物品的进出口审批流程长,政策也常有不确定性,“如果产品无法按时交付,就会耽误客户的新药研发进度,我们也将失去订单。”

“保税区域的特殊物品审批的经验和创新监管的实践,对我们的业务至关重要。”谭号表示,为了抓住全球细胞治疗行业迅猛发展的窗口期,金斯康将研发机构拓展至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仅仅一年,金斯康的销售增长就超过了70%。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经营收入已占上海全市近1/3。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中,美敦力、雅培、强生、西门子、碧迪、罗氏诊断、GE医疗、史赛克、波士顿科学等9家已在保税区域投资并开展业务。

俞勇表示,随着自贸区各项制度创新的推进,以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的保税区域正不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上海自贸区初步实现了将制度创新优势转化为功能跃升和产业升级优势,经济发展稳步迈向高质量。”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改革创新研究所所长王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自贸区正把制度创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动力,持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完)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