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华网北京8月29日电(温雅)昆仑山下,一片片碧绿的盐田绵延开来,像宝石般光彩夺目。察尔汗盐湖,就是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聚宝盆”,钾、镁、锂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潜在经济价值达百万亿元。
一代代青海盐湖人肩负着国家重托,筚路蓝缕,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钾肥工业基地,建立起涵盖锂、镁、钠产业的现代化盐湖产业集群。
49岁的郭延涛就是这样一位“盐湖三代”。从他的祖辈开始,三代人扎根戈壁,誓要摘掉“贫钾国”的帽子,让中国粮食用上中国钾肥。郭延涛现任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供给车间盐田检修工段长,“钾肥被称为粮食中的粮食,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我的工作是保障钾肥安全稳定生产的关键一环。”
盐田点多面广,导卤泵站分布较散、线路复杂,大多远离厂区。为了更好地掌握情况,郭延涛会尽可能多走泵站,把握每个泵站的设备运行情况,时时告诫值守人员定期保养。对这片区域内21座大小导、排卤及配套淡水泵站的分布,160余台混流泵的泵型和配电设施,没有人比他更熟稔于心。
今年是郭延涛投入盐湖战线的第30个年头,谈到过去30年中,最难忘的一次工作经历时,他动情地说:“1998年我刚改行做学徒时,恰逢6万吨装置安装。时间紧任务重,在和老师傅们朝夕相处的几个月时间里,见证了他们对工作任劳任怨,对技术精益求精,克服种种困难、以苦为乐的工作生活态度。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做一名脚踏实地、不负韶华的盐湖人。”
“设备检修要尽心尽力,避免小故障造成大麻烦。”郭延涛深深知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道理,他更愿意把功夫下在平时,把可能引起设备事故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既避免了酿成大的设备问题,也保证了设备的开机率。
“新一代青年职工同老一代的技术骨干相比,普遍存在学历高、想法多、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等特点。”郭延涛说,自己从一名普通技工成长为技术骨干离不开新时代给予的发展机会,他想把自己的所学教给更多的年轻人,用老一辈盐湖人“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激励青年员工更快成长。
今天,“绿色”和“数字”成为盐湖高质量发展的鲜亮底色。通过太阳能利用、人造湿地实现生态环境改造,盐湖集团在察尔汗矿区成功建成200多平方公里的盐田和百里生态水景线,使过去的戈壁盐滩变成如今的生态盐湖。“5G+智能盐湖”使试点采盐船率先实现了智慧化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与物流效率。
“作为盐湖的一线工人,牢记实干兴邦、产业报国之初心,赓续盐湖精神,坚守历史使命,我有信心为早日建成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贡献出盐湖力量。”谈及未来,郭延涛的眼神中充满光芒。
上一篇: 新华时评:规范使用地图 一点都不能错
下一篇: 最后一页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