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热点 > 热点 >

记者手记:路遇“麦客”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3-08-19 15:49:25

新华社兰州8月19日电题:记者手记:路遇“麦客”

新华社记者王朋

临近傍晚,西北的太阳还很大。蹲在收割机映出的一小片阴凉,望着远处那一大片麦田,老苟很无奈。“上周我在一条山镇,只干了一天活。”老苟不甘心地说,来了快10天了,活接了没几件,油费都挣不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老苟叫苟军强,陕西宝鸡人,今年53岁,在跨区机收小麦这个行当干了20多年。每年都有很多人像老苟一样,驾驶收割机走南闯北跨区机收小麦,因与传统麦客相似,他们也被称为“现代麦客”“追丰收的人”。

遇见老苟是在甘肃省景泰县正路镇一条公路的边上。已是初秋,陇中的春小麦正值收获时节。今年6月以来,陇中多地遭遇旱情,进入8月,气候反常,高温和短时强降雨催着农民抢收,像老苟这样的“麦客”本应特别受欢迎,缘何接不到活计?

图为苟军强的收割机。新华社记者 王朋 摄

“这个行当现在太卷了(竞争激烈)。”老苟黝黑的脸上挤出一丝苦笑,掰着指头向记者介绍。

一是本地“麦客”多了。老苟说,随着小麦由东往西逐渐成熟,他5月份就从河南启程,经过陕西、宁夏一路向西来到甘肃。“无论到哪,都有本地‘麦客’,他们有‘主场’优势,作业费更低。”老苟说,他也不得已随行就市,将每亩小麦作业费由40元降到30元,即便这样,平均一天机收小麦也只有20多亩。

老苟说,以前机收“活赶活”,通常要加班加点,有时还要通宵干。现在各地的“麦客”变多了,他有时候一连几天接不上活,这也说明各地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了。

二是机收服务更加多元。老苟说,近年来,高性能驱动、多作物兼收的联合收割机越来越受欢迎。他去年换掉了只能收割脱粒小麦的收割机,购买了一台新款中型收割机,不仅可以收割脱粒小麦,还能为灰豆子等小杂粮和箭舌豌豆等牧草作物提供脱粒服务,更适宜在甘肃等旱作农业区作业。

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正路镇川口村,村民正在打扫刚完成脱粒作业的晒场。新华社记者 王朋 摄

本来想着大干一番,到了宁夏、甘肃之后,他发现这边兴起了一种别样的机收服务。“有些‘麦客’开出了‘以麦草抵作业费’的报价。”老苟说,有的还倒给农民每亩20元,只为把麦草拉走做饲草。

“上周在一条山镇只干了一天活,就是这个原因。”老苟说,他在河南、陕西等地机收时,很多农户直接把秸秆粉碎还田了;西北地区牛羊养殖规模大,对饲草需求量多,很多人看到了这方面的前景。

正说着,一位农民打来电话找老苟收割麦子。商谈好地点、时间和价格,老苟收起了满面愁容,转身走向收割机,背后是那一地摇曳的金黄。

关键词: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