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热点 > 热点 >

正文艺|跟随戏剧,再学一遍这些孔子名句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3-08-17 11:42:09

8月13日-8月27日,在孔子诞生地,被称为“东方圣城”的曲阜尼山,由国家话剧院联合山东省文旅厅、济宁市主办的“尼好,戏剧!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正在进行中,该活动以新时代的方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现2500多年前的圣人故事,探索推动文化“两创”实现新突破。

本届青年导演扶持计划以“新经典、新田野、新城市”为主题,青年戏剧导演走进圣人故里,以当代眼光重新诠释经典,创作了5部以孔子为题材的“新经典”“问道”戏剧,包括《我见夫子,是山是水》《子与阳货》《夜行记》《孔子•游》《长什么样不重要》,特邀剧目中黄盈执导的话剧《孔丘——当我们在谈论孔夫子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也将视角聚焦传统文化。

让我们跟随当代戏剧的步伐,重温两千多年前圣人孔子的传世名句,感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博大深邃。


【资料图】

《孔丘-当我们在谈论孔夫子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导演:黄盈

【剧情简介】

孔子作为一名寒门学士,怀揣救世理想,在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下,他与他的弟子们一起坚持以“仁”为核心的儒家理念,克己复礼。从没有社会根基管仓库与畜牧的小吏,到司寇,到中都宰,再至大司寇,隳三都,他在宦海沉浮中依旧坚守信念,不沉沦,从自己修身做起,为天下皆美好而努力。杏坛开讲,孔子这位坚韧的理想主义者通过一生不辍的教学生涯,将美好的理念散播给人间。

《我见夫子,是山是水》

导演 王沐

【剧情简介】

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病逝,终年七十二岁,葬于鲁城北泗水河畔,孔门众弟子在陵墓服丧三年。履正作为孔子生前的随侍杂役,仿效其他弟子在远离陵寝的尼山搭了一间小庵,退隐山林,勤耕薄田,尊奉先师。三年服丧期结束,众弟子相互告别,各奔前程。

曾参和冉有心怀各自目的,来到尼山拜访履正,引出一段关于孔夫子的麒麟之谜。二十年后,二人再度出现在尼山,一人痴语疯癫,一人名满天下,他们苦行二十载,都没能破解麒麟之谜,履正带二人上山去寻夫子之墓,突如其来的大雨阻拦了他们的脚步,众人再回首,原来夫子留给他们的答案,早就藏在这遥遥山水间。

《子与阳货》

导演 张肖

【剧情简介】

孔子与阳货,少年时在泮宫读书相识,却因不同的人生选择,从此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立志于学习礼乐,恢复周朝礼乐制度;一个因庶出失去继承权位的可能,因此专修权术。孔子之于阳货,如一面耀眼的镜子,在礼乐崩坏的时代,两人以自己的方式对抗着时代,承受着外人难以理解的孤独,虽从未一起共事,但彼此间的较量如暗流涌动,少年时的朋友“性相近”,却因“习”而相远。

《夜行记》

导演 李瑜

【剧情简介】

孔子厄于陈蔡之间第七日,夫子一行人已然到了艰难卓绝之时,这消息已经不胫而走传遍了十里八乡。

故事以孔子四教“文、行、忠、信”以四条线索开展,一是城中一书生(文),二是村中一强盗(行),三是城中夜巡的兵(忠),四是当代的我(信)。四条线索以“因何拯救孔子”为主体脉络,既并行又交织,从多个角度展现孔子的人格和儒家学说的内涵,他们的碰撞冲突是思想之交锋。其中现代的“我”则穿插脉络,古今对话,“我”既是该剧的演员,又是该剧的“作者”,借千古圣人危机之刻,阐明夫子于中国漫长历史举足轻重的意义。

正所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四人最终提灯夜行,踏上了营救夫子之路。而这时候,他们惊讶的发现,本以为是秘密行动,却见街上尽是提灯之人。看来,夫子周游之际,其思想和人格之光,早已照亮了华夏大地的夜晚。

《孔子·游》

导演 孙悦

【剧情简介】

该剧目将孔夫子的“剑”作为故事核心,将观众带回孔夫子17岁的时代,感受青年孔子对于生命、社会、命运的困惑,达到古今青年的精神共鸣。孔夫子在青年时代遇到挫折,问道于老子是故事的核心哲理内容。孔夫子立功,获得大贵族、鲁国公的赏识,走上政治舞台又被贬黜的故事。

17岁的孔夫子高大、俊朗、满腔热血,立志恢复周礼,创建一个仁爱的世界。但面对他的只是先秦时代的战乱、饥饿、阴谋诡计,孔子杀开了一条血路,路的尽头却不是他想要的“大同世界”,而是更大的杀戮。坚持自己的理想还是与世界同流合污呢?老子给他答案了吗?

《长什么样不重要》

导演 王斯汀

【剧情简介】

故事从一群泥塑匠学徒踩踏制作由黄土、红土和麦秸混合的塑像“大泥”声中开始。少年泥塑匠跟随师父为孔夫子塑像,可不论他怎么努力,师父终觉不像。

苦恼之余泥塑匠在梦中回到春秋,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他看到了孔子如何从一个普通的人成长为一个伟大的人,如何从一个有限的人超越为一个无限的人。他看到了孔子如何在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也看到历朝历代对于孔子不同的塑像形象,以及对孔子思想的不同解释。

小泥塑匠最终回到了自己的生活,孔子长什么样子不再重要,但这趟似梦非梦的旅程,让他明白孔子不仅是两千多年前的大儒先师,更代表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是我们灵魂的家园。只是,泥塑匠归来已不是少年,他两鬓斑白,终于为那个始终没有完成的塑像,开脸。

策划/文案:王志艳 邓雅薰(实习)

美术设计:王晔

关键词: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