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师生用歌声引燃“光明之火”;以水火交融方式点燃“源流之火”;冰壶撞击引燃“互助之火”;红、蓝、绿三色绸带点燃“和平之火”……今天上午,在北京市盲人学校、大运河漕运码头、八达岭古长城等7个点位,北京冬残奥会火种采集同时开始,“双奥之城”又迎来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为期3天的火炬接力于3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进行,分为火种采集、火种汇集和火炬传递三个部分,共有500余名火炬手参与。
与冬奥会的火种取自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希腊不同,冬残奥会火种来自多个地点。根据国际残奥委会的要求和残奥火种的基本理念,任何个人、组织或城市都可以为残奥做出贡献。因此残奥火种通常采集自城市之间、社区之间,由多个火种交汇在一起成为残奥会的官方火种。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设计了9路火种,其中1路采集自残奥运动的精神发源地——英国曼德维尔,其他8路为在北京市盲人学校采集的“光明之火”、在望京街道温馨家园采集的“互助之火”、在中国盲文图书馆采集的“希望之火”、在大运河漕运码头采集的“源流之火”、在八达岭古长城采集的“和平之火”、在张家口“创坝”园区采集的“‘氢’洁之火”、在黄帝城采集的“文明之火”、在天坛公园采集的“夏奥之火”。据介绍,这些火种采集地涵盖了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助残地标,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地标和现代科技园区,以及2008年北京夏残奥会的火种采集地等。同时,每个地点的火种采集方式各不相同,富有特色。
下午,9路火种将在天坛公园共同汇聚生成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官方火种。火种汇集仪式后,火炬传递将继续在以“九天之火”为主题的天坛公园进行。
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来自各行各业取得杰出成绩或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代表,他们大部分是扎根生产和工作一线的“不平凡的普通人”,其中残疾人占火炬手总数的21%。冬残奥会火炬手中不仅包括优秀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其他行业的优秀残疾人代表,还有大量热心助残事业、弘扬残奥精神、为实现北京冬残奥会愿景贡献力量的各界人士。
值得期待的是,本次冬残奥会火炬传递中还将穿插展示残疾人使用上、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进行火炬传递,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人们传递“科技改变生活、让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理念,激励更多残疾人勇敢面对生活,不抛弃、不放弃独立自主生活的愿望,这也与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的理念相契合。(记者马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