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六普、七普人口对比分析,西安市近十年人口呈现快速流入的趋势,主要流入区域分布在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和长安区等5个区,增幅均在45%以上。通过对六普、七普人口对比分析,西安市近十年人口呈现快速流入的趋势,主要流入区域分布在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和长安区等5个区,增幅均在45%以上。
其中,受益于西安市政府北迁带动的城市重心北移,未央区人口增幅最大,增长人口数量约为108万人,增幅为134%。“西部第一区”雁塔区10年间增长人口86万余人,增幅达到73.67%。
紧随其后,人口流入增幅较大的区域依次是:灞桥区增长人口42万余人,增幅71.44%;长安区增长人口66万余人,增幅61.67%;莲湖区增长人口32万余人,增幅45.90%。
为什么增幅最大的是这些区域?
人口的流向,大体上反映了西安各区域间的经济活跃程度。
《西安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称:通过对西安市中心城区手机信令等大数据分析,高新区为最主要的就业中心,西关、经开区、北客站区域、浐灞生态区等地区是次一级就业中心。
然而,作为西安最主要就业中心的高新区,人口密度却比较低。
哪里最拥挤?
《西安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提供了西安各区县的七普详细人口密度数据:
按行政区划分,11区2县人口密度(从高到低):
碑林区:32373人/平方公里
莲湖区:26587人/平方公里
新城区:20367人/平方公里
雁塔区:19171人/平方公里
未央区:13564人/平方公里
灞桥区:8806人/平方公里
长安区:7005人/平方公里
周至县:5792人/平方公里
鄠邑区:5589人/平方公里
阎良区:5286人/平方公里
高陵区:4934人/平方公里
临潼区:4901人/平方公里
蓝田县:4835人/平方公里
按开发区划分,8个开发区人口密度(从高到低):
经开区:13130人/平方公里
曲江新区:12970人/平方公里
浐灞生态区:11794人/平方公里
航天基地:11467人/平方公里
高新区:7315人/平方公里
西咸新区:5457人/平方公里
港务区:4274人/平方公里
航空基地:2567人/平方公里
《规划》中明确提到,通过对七普人口密度分析,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和雁塔区等四个区人口密度超过了19000人/平方公里,应该对流入人口适度引导,避免人口在部分区域过度集聚。
人口密度超过了19000人/平方公里,到底有多密?
华商报记者查询了最新的《北京统计年鉴》,2020年北京市下辖16区中,只有西城区和东城区人口密度过万,分别达到21888人/平方公里和16937人/平方公里,第三位的是朝阳区,7583人/平方公里。由此可见,西安4个行政区的拥挤程度,已和北京西城区、东城区不相上下。
莲湖、新城、碑林组成的“城三区”,地狭人稠,人口密度大,早已不是新闻,或许,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作为陕西人口第一大区县的雁塔区,如今人口密度也直追城三区,已到了不得不限制人口过度集聚的地步。
但从开发区的角度看,各个开发区人口密度都还不算大,远离主城区的航空基地甚至还不及蓝田县,更值得注意的是,进入第三次创业的高新区、西咸新区和国际港务区,人口密度排名都非常靠后。
未来哪些区域主要吸纳新流入人口?
人口密度的现实,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未来新流入人口的流向——人口密度相对低的地区,将是吸纳新增流入人口的主力。
十三五期间西安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近85万人,根据《西安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预计,十四五期间,城镇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约为25万人,西安仍然是人口净流入城市。
新毕业大学生与外来务工人员,将是主要的新增人群。
要解决每年新增约25万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依然不会轻松。
比如住房,和此前保障房不同,国家大力推动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突出围绕学校、商圈、地铁口、交通枢纽及产业园附近等优势地段建设,更强调职住平衡原则,以着力引导有住房困难的新市民、青年人由以“购”为主,向以“租”为主转变。所以,很大程度上,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布局,其实可以反映出城市的新流入人口的承载区域。一来,保障性租赁住房本身就是为了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而这部分人口正是城市新增流入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期间西安保障性租赁住房约30万套(间),这是按照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30%以上来规划的。
占到了新增住房供应总量大约三分之一的份额,保障性租赁住房体量不小。从各地陆续发布的“十四五”时期有关规划显示,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占比更高。上海计划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47万套(间)以上,达到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45%左右;北京市计划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套数占比不低于40%;广州市计划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间),占住房总量的45.8%;深圳市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40万套(间),占住房建设筹集总量的45%左右。
西安保障性租赁住房,根据《规划》,主要布局于产业发展新区。其中,高新区、航天基地、长安大学城、沣东新城、沣西新城等片区对人口需求较大,未来预计引入大量科技型人才,应配置适量保障房以满足产业发展配套需求,计划在高新技术产业带(沣西新城—沣东新城—高新区—长安大学城—航天基地)规划建设约12万套(间)。对于秦汉新城、泾河新城、经开区、高陵区、渭北临潼工业新城、航空基地、阎良区、富阎产业合作园区等片区,未来预计引入大量技术型人才,且由于片区距离主城区较远,需结合轨道交通规划,并综合带眷系数调整保障房户型比例,以此引导职住平衡,减少通勤交通压力、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先进制造业产业带(经开区—泾河新城—高陵区—渭北工业区—航空基地—阎良区)规划建设约8万套(间);
现代物流大通道(高铁新城—国际港务区)规划建设约4万套(间);
商贸文旅产业带及商贸文旅核心区域(周至县—鄠邑区—长安区—曲江新区—灞桥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临潼区—蓝田县)规划建设约6万套(间)
具体到各区县,从《规划》提供的图片看,30万套(间)保障性住房分解开来看:
远郊区县(高陵+临潼+阎良+鄠邑+蓝田+周至),共计1.7万套;
航天基地、曲江新区分别是:1.5万套;
长安区、经开区分别为:2万套;
浐灞生态区:2.4万套;
城六区、国际港务区分别为:3万套;
高新区:6万套;
西咸新区:7万套。
可以这么说,当雁塔、碑林、新城和莲湖四个行政区将对流入人口“适度引导,避免人口在部分区域过度集聚”,开发区,尤其是西咸新区、高新区、国际港务区大概率将是吸纳新市民的主力区域。(记者 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