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州区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促就业举措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能用尽用,全力以赴推进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各项工作,大力提升民生满意度。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带来的冲击,开州区就业和人才中心迅速行动,聚焦贫困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精细服务,进一步夯实“稳就业”基础,守住“保民生”底线。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526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8500人的180.00%;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就业914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200人的415.68%;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2.7%,比目标任务90%高出2.7个百分点。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稳住就业基本盘
社会保障,是民生所依,更是百姓的期待。党的十九大以来,开州区高度重视降低社保费率、发放稳岗补贴减轻企业负担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就业就要助力企业发展,让企业的负担真正降下来。”开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开州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通过主动宣传,严格落实社会保险减免降补等各项惠企政策,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稳定就业岗位,大力促进居民就业增加收入,稳住就业基本盘。
重庆市勇华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勇华鞋业”)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私营橡胶制鞋企业,位于开州区白鹤工业园区,主要生产帆布鞋、运动鞋等产品。
疫情期间,因原料价格上涨,订单又多,资金需求大增,企业负责人有些焦头烂额。开州区就业和人才中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行动,加快发放勇华鞋业的援企稳岗、社保费用减免等政策资金达20余万元,助力勇华鞋业克服困难。
“这真是解决了我司的燃眉之急啊!”勇华鞋业相关负责人坦言,勇华鞋业是开州的精准扶贫示范车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吸收脱贫人口就业会越来越多。援企稳岗下放的这20几万元不仅稳住了企业,也稳住公司内脱贫人口的就业岗位,更是增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助力了包含脱贫人口在内的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增收。
截至目前,开州全区创建包括勇华鞋业在内的就业帮扶车间共28个,吸纳脱贫人口就业400余人。
勇华鞋业仅是开州稳住就业基本盘,保障民生的冰山一角。
为切实保障居民民生,开州还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统筹推进稳就业促增收。
开州聚焦高校未就业毕业生、退捕渔民、淘汰落后产能职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建立实名登记台账、动态管理,旨在摸清其失业状况和就业意愿,确保就业帮扶底细清,为帮扶就业打好基础。同时,开展高校毕业生、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一对一”帮扶机制,精准开展岗位推荐服务。
此外,针对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因地制宜开发管水、护林、保洁等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目前,开州已综合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脱贫人口就业2953人。
值得一提的是,开州坚持让民生工作更有温度,健全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全面落实失业保险补贴、社保补贴、创业贷款等就业扶持政策,兜底民生底线,确保就业工作确有实效,大力推进稳就业保民生。
2020年以来,开州已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3858.42万元,促进9452人实现灵活就业;累计新增发放创业贷款8亿元,支持5362人实现了本土创业,带动就业1.6万人;通过实施见习计划,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实习,开发青年见习岗位277个,共发放岗位补贴66.78万元;为285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原稳岗补贴)337.52万元,稳定就业人数11104人;累计兑现一次性用工补贴90万元。
进一步拓展就业岗位 培育就业新动能
拓展岗位“大盘”,稳住就业“底盘”。
开州区农村劳动力输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全国都有名。不仅有几十万劳动力输出,还有数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并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区。
在外打拼多年的刘洪平,一直想回家就业。2015年,通过开州人力资源市场,刘洪平凭借着多年在外地积累的销售经验,成功找到了润滑油企业业务员的工作。
2016年,刘洪平积极抓住公司将对奉节、巫山、巫溪三个县城的“统一润滑油”品牌代理权外包的机会,返乡开州,注册成立开州区合能润滑油经营部开始创业。
2017年,刘洪平的销售额突破100万元,彻底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刘洪平的公司还带动当地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近10人实现就业,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刘洪平是开州通过返乡创业,拓岗助民生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开州依托“广东服装、上海建筑、北京餐饮、成都家私”等六大特色劳务基地,发挥“开州餐厨、金开家政、开州建工”三大劳务品牌效应,全面扩大岗位供给,推动辖区内脱贫人口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通过建网络、搭平台、塑品牌、抓回引等就业拓岗措施,多管齐下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内转外输。截至当前,4.29万余名转移就业脱贫人口实现增收15亿元,年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2019年4月全国部分省市扶贫工作推进会,开州还作为重庆唯一的区县代表,在会上作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交流发言。
不仅如此,为促进全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筑牢民生之基,开州加大转移就业力度,通过提高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深化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扶持创建“就业帮扶车间”、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措施,积极为广大群众拓宽就业渠道,大大提升了民生满意度。
其中,在鲁渝协作方面,与山东密切对接,根据脱贫人口就业意愿,针对性提供岗位200余个,采取集中组织、免费接送等方式,成功转移脱贫人口到山东就业68人,山东帮扶就近就地就业329人,鲁渝协作联合开展培训350人。
张邦明,是开州区渠口镇的脱贫人口,和妻子蒲志珍在渠口镇经营着一家小餐馆,因区内公路主干道改建,附近流动人口减少导致生意逐渐冷清,几年经营下来,仍不能让夫妻二人稳定脱贫增收。
2019年,张邦明夫妇乘着鲁渝协作的东风,在山东寿光市开起了一家“石锅鱼川菜馆”。由于夫妻俩踏实肯干,厨艺精湛,并不断根据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和胃口改善菜品,店里的生意蒸蒸日上,现在每月有近1万元的收入。“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了!”张邦明夫妇开心地说。
像张邦明夫妇这样通过转移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的还有很多。
截至2021年8月底,开州转移就业55.4万人,年劳务总收入300亿元,劳务输出带动了8万人返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同时,开州还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中国西部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区县等荣誉。
除此之外,开州借助“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招聘,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助力稳就业促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开州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35场次(其中线上专场招聘会8场次,网络直播带岗活动2场次,线下巡回及综合招聘会25场次),累计服务企业828家,提供就业岗位22900余个,累计吸引各类人员近2万人次参与招聘活动。
加强职业培训强技能 学有所用就业不愁
“稳就业”才能“防返贫”。
如何稳就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技能是就业的根本。
康刚芝开州区天和镇安静村村民,因家庭负担重,平时只靠干农活和农闲时打零工维持生计。
为了改变生活现状,康刚芝萌生了学习技能的想法。在开州区人社部门的帮助下,康刚芝进入了长江烹饪学校学习,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康刚芝的烹饪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有所成后,康刚芝在自家天和镇上开了一家家常菜馆,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真心感谢政府的惠民政策好,组织像我这样的脱贫人口免费接受专业技能培训,上哪儿去找这么好的事哟!”康刚芝说,现在每年年收入不低于5万元,除去家庭开支,还有不少结余,生活真是越来越有盼头。
“像康刚芝这样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就业增收的还有很多。”开州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技能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让劳动者一技在身,有能力、能致富,实现稳定就业。
近年来,开州狠抓职业技能培训,旨在切实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通过结合全区产业发展需要开展电工电子、缝纫技术、家政服务、特色种养殖、乡村旅游等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培训就业率。采取“线上+线下”培训模式,利用“院坝式”“田间地头式”“送学上门”等多种有效形式,让所有有培训意愿的群众应培尽培、愿培尽培,智志双扶,实现技能培训全覆盖。
那实践中效果如何呢?技能培训“长本领”,群众就业“底气足”。
劳务品牌打响了——
开州捆绑使用就业、移民、扶贫、农业等培训资源,引导职业培训机构重点开展“开州餐厨“”金开家政”等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劳务品牌从业人员素质。目前三大劳务品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60%以上,已累计培训了15.8万人次。
劳动人员收入上涨了——
2020年以来,开州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2万人次。“开州餐厨”“金开家政”“开州建工”三大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大幅增加,同时增加吸纳脱贫人口就业1.5万余人,实现每人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接下来,开州区将接续以稳就业为重点,通过完善并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和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大力促进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