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国论坛自1997年成立以来,已成为北美由学生组织的规模最大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中国峰会。往届的论坛一直追随着热点进行,去年特地设下区块链、人工智能的分论坛,在国际形势愈加变幻莫测的2019年,中美关系仍是众人绕不开的主题。
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Michael Szonyi)在开幕式上提到,中美的双赢关系的建立不应只是在金钱贸易上,中美关系的建立也不应只在一个单一的层面,而是呈现多方面链接的关系。
与去年较为悲观的情绪相比,中美两国在今年预期将达成多项协议,乐观情绪占据主导。正如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Stephen Orlins所说:并不相信中美真的会“打仗”,虽然过去一年美国在军事上的支出超过720亿美元,但真正需要考虑的威胁是全球变暖、恐怖袭击、未来可能面对的金融危机等更加广泛的全球性问题,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面对与解决。
致力于促进中美关系发展数十年的Orlins幽默地比喻自己为 “小土豆” ,意思是在中美建交40周年之际广大留学生所获得的机遇面前,自己就是一个“小人物”。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Stephen Orlins在开幕式致词)
在新浪财经记者问及中美关系的变化将会对赴美留学生产生何种影响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Graham Allison表示,中美关系的走向要取决于特朗普政府的具体政策,但是,政府不会阻拦和降低中国学生在美求学的概率和质量。
对于两国关系的主要应对方式,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说,需要运用底线思维。什么是底线思维?用田源的话说,就是 “抗战的时候还是要做生意的。” 中国还面临着20-30%的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消费升级,中国经济增长未来可期。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以前的商业模式是把国外的好东西带回中国,但现在的侧重点逐渐转换为商业模式和技术的创新。尤其是生物制药行业,中国海归和国内科学家的合作促成市场良好表现,几乎接近传统大型企业的生产力,在未来也有望超越传统企业。
田源在会议谈及近来热议的“996”现象,即互联网企业加班代名词。他表示,这种说法虽然带有消极表达情绪,但却成为新型企业对员工的期望,因为“996”代表了过去企业家的精神在新一代的传承,也成为中国崛起的重要精神力量。
在分论坛中,中美创业文化成为另一个焦点。随着中国留学生人口在美国的急速增长,中美的创业环境成为留学生最关注的话题。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指出,根据创业者心态和角度不同,中美文化的差异,创业者需要了解中国在发生的变化,顺应新兴趋势。在未来,微信小程序的成长以及5G时代的到来会带来新的商机,此外,出海到东南亚,中东,印度等国家的App出口也成为召集海外华人的新机遇。
BrainCo联合创始人张胜男认为,中美创业环境的最大不同在于,在中国,技术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熟悉市场的变化,确认人群,确认痛点,解决问题所在,如何试错过程中运用最短时间做最好的判断;而在美国,耐心和时间以及产品的做精做细是最重要的因素。一起作业网创始人兼CEO刘畅强调了中国创业的三点:人、方向、钱。企业不能只是面向客户,还需要考虑面相当地文化,与国家体制挂接。
(第26任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闭幕式致词)
论坛闭幕式上,第26任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用流利的中文表达了对中美关系的乐观展望。他认为,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健康,贸易战不久会迎来尾声。Stephen Orlins也在开幕式时用中文结语,他说:“明天会更好”。(新浪财经 刘晋彤 发自波士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