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6月10日电(赵健彤 刘舒)走进初夏时节的大连市金普新区石河村东沟旅游度假区,山林青翠,流水潺潺,乡间小道串联起一户户农家乐,掩映在绿水青山间的小山村,成了人们寻觅乡愁的好去处。
【资料图】
生态赋能,产业富民,一幅山清水秀、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这里缓缓铺开。
生态赋能 打造绿美乡村
沿着金普新区石东线一路前行,目之所及皆是风景。但二十年前,这座位于小黑山北麓的小村屯,还是一个无产业优势、无区位优势、无发展思路的贫困村。
“东沟旅游度假区的前身是东沟村。那时候,村里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仅有一条与外界联系的道路,也是尘土飞扬。”石河街道石河村党委副书记冷丽说,东沟村产业薄弱,一家工业企业都没有,只有青山绿水和淳朴民风,为助力脱贫,当地进行村屯整合,将东沟村并入石河村,发挥生态优势,确立了“旅游兴村”的发展路径。受益于大连市“村村通油路”政策,建设了全长6.412公里的乡级公路石东线,将那条原宽只有4米的土路变成了7米宽的沥青路。
依托这条路,石河村按照“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思路,开始“沿路增绿”,以道路为轴、以景观为点,建设生态廊道,打造东沟旅游度假区。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度假区不断完善。“假日酒店”“野趣乐园”“粉黛花田”……石东线两侧,山水之间的景致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这个昔日的“三无”贫困村一路逆袭成“绿富美”,东沟旅游度假区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胜地。
产业富民 做好“农”“旅”文章
路通了,景美了,如何让村民吃上“旅游饭”?石河村党委决定带领村民经营农家乐。
“最开始老百姓不愿意干,也不知道怎么干,客人来了不会接待,‘吓得’转身就跑。”冷丽说,为解决这一问题,支部书记和党员带头,手把手教村民做服务、接待客人,农家乐开业前去做“宣传员”“引导员”,营业后去当“服务员”“监督员”,帮助村民扩大规模、规范经营。
经过多年努力,村里的农家乐由最初的2家发展到现在的25家,有14家被评为“大连市星级农家乐”,日接待能力达到6000多人次,年均收入达5万元。
“发展乡村旅游让我端上了‘金饭碗’!”石河村村民迟福瑾经营的“田园农家乐”2008年被评为大连市第一个三星级农家院,过去的贫困村村民也蜕变为乡村致富带头人。
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在农家乐的带动下,种植业、养殖业也得到充分发展,小米、地瓜、苹果、大樱桃、草鸡蛋、土猪肉等农产品供不应求,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乡村旅游中尝到了甜头。
文化润泽 留住乡愁留住人
湖畔露营、星空屋顶、自助烧烤……今年“五一”假期,为补足民宿短板,东沟旅游度假区“野趣星宿”项目正式营业,城市里的人们在山野间找到了心灵休憩地。
“野趣星宿”5公里外,以东北特色民俗风情为主题的“东沟五坊”景区人头攒动,东北传统的豆腐坊、油坊、酒坊、粉坊、磨坊一字排开,陶艺、木雕、剪纸、皮影戏等文化项目吸引游人驻足体验,绿树萦绕、白墙青瓦之间,乡愁也有了归处。
“这里很适合全家人来游玩,孩子能学习、体验民俗文化,老人还能重温小时候的乡村生活。”从大连自驾来的孙女士对“东沟五坊”赞不绝口。
冷丽介绍说:“这里陈列的很多‘宝贝’,都是大家在乡间各处‘淘’回来的,每一件都浓缩着石河人浓浓的‘乡愁’,这些‘乡愁’也为村里留住了更多人。”
目前,石河村4000多常住人口中有1000多人从事乡村旅游业,人均年收入也由原来的不足300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3万多元。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荣誉背后,是石河村奋楫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也是当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带动老百姓增收,让大家过上更富足、更幸福的生活。”冷丽说。
上一篇: 三亚河口通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天天热门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