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深圳4月11日电 题:台湾青年吴淑宁: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医生梦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朱族英
“有害试剂实验尽量在通风柜中进行,可以减少外溢,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在暨南大学的一间实验室内,来自台湾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吴淑宁正在试剂实验台进行细胞RNA提取实验,她一边按压移液枪,一边解释道。
进行细胞RNA提取实验,是吴淑宁“脱产”学习后的日常工作之一。中新社记者近日来到暨南大学采访时,她正在实验室内细心地向学妹解释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我们需要先用裂解液裂解细胞,转移至试管内,进行充分震荡,离心……”
吴淑宁长期关注外科领域,特别是女性乳腺问题。2016年从暨南大学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后,她进入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成为一名甲状腺、乳腺外科主治医师。在该医院执业5年,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她的临床医疗经验,而且在照顾病患的过程中,她专业的医疗水平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深受患者欢迎和肯定,不少患者病愈后纷纷点赞表示感谢。
“这段工作经历让我内心成就感满满,也坚定了我在医生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的信心。”吴淑宁说。
从业以来,吴淑宁最难忘的一段经历,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她选择留在大陆,积极投身抗疫工作。
“2020年初,我正准备回台湾过年,结果新冠疫情来袭,当时第一反应是觉得情况非常紧急,我担心患者会增多,医生人手会比较紧张。因此果断回到工作岗位上,这是义不容辞的。”吴淑宁说。
当时,吴淑宁既在流调中发挥一名医生的作用,又投身到疫情防控的医学隔离酒店管理中,充分发挥并借鉴临床管理经验,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深圳市南山区新冠疫情的精准防控、个体化管理的实现开辟了新思路。她与团队还创造了隔离酒店防控管理的标准化模式。
“在隔离酒店的驻点医护人员来自各个科室,对疫情防控情况不太熟悉。”吴淑宁解释说,为此,她制定了岗前培训方案,让医护人员快速了解疫情防控的工作;随后,又与团队协作,打造了健康档案管理电子系统,实现病历的可追溯。
吴淑宁提及,打造标准化模式,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并且方便管理,尽量让每个到岗的医护人员更加清楚职责所在及每日任务,让更多隔离人员能够获得及时的关注和相应的医疗服务保障。
也正是在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的执业经历,让吴淑宁认识到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之处,并下定决心继续深造。
“我们不单单要照顾好患者,深入了解每一种疾病,拥有公共卫生管理的思维也十分重要。比如患者前来就医时,我们会更多地思考疾病的发展情况,以及如何改善,在治疗上能不能进行优化等。”吴淑宁说。
2021年,吴淑宁回到母校暨南大学,攻读外科学博士学位,从事“减重手术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以及在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实验室进行乳腺癌肿瘤学研究等课题。她表示,一方面除了可以弥补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加系统地了解和学习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知识。
完成相关课题研究后,吴淑宁还将回到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继续当医生。她期待能够继续为更多患者服务,继续践行“行善积德,救死扶伤”的医生梦。
跟随父母到大陆生活十余年,在吴淑宁眼中,台湾和大陆都是家。她回台湾探亲时,经常会与亲戚朋友分享在大陆工作和生活的点滴。
在她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潜力大,就业岗位多种多样,交通发达便利。“现在大陆的整体发展非常棒,尤其是我所在的大湾区,比如深圳,发达的地铁线路让我出门依赖公共交通工具就足够;周末我搭高铁,半小时就能到广州和一众好友相聚。”吴淑宁说。
吴淑宁对大陆特别是大湾区的发展充满赞许,也信心满满,“希望两岸的交流交往,能够像我往返广州、深圳一样密切,也希望有更多台湾青年到大陆看一看,选择到大湾区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