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6日讯(见习记者 田雨阳)喂饭、翻身、做康复运动……在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助残护理员周晨蕾和田梦月身着淡绿色工作服,悉心照护着住在这里的残疾人。
(资料图)
近期,杭州市第四届助残护理员技能竞赛举行、浙江省发布《助残护理员照护服务规范》地方标准,让更多人认识了助残护理员这个职业。助残护理员是一份怎样的职业?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浙江在线记者来到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走近两位年轻的助残护理员的日常。
养老+残疾照护
95后、00后照顾老人中的特殊群体
“我算是这里年纪比较小的。”2000年出生的田梦月说。两年前,养老服务专业的田梦月毕业后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到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应聘,成为一名护理员。“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养老需求很大,加上家里有老人,比较擅长和老人家相处。”周晨蕾比田梦月年长两岁,出于相同的理由,在填报志愿时她们都选择了养老专业。
不过,养老照护和残疾人照护并不能完全划上等号。托管中心约有400名残疾人,有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等类型,而残疾的老年人占比也比较多。“相当于养老+残疾人的双重照护,说话做事需要更多耐心,因为他们属于老年人里更特殊的群体。”周晨蕾表示,托管中心有150名左右的护理员,为了能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每人只需要照看两到三位老人。
田梦月照看老人喝水 受访者供图
助残护理员的日常
帮助洗漱、喂饭、做康复运动
在学校,周晨蕾和田梦月要学习心理学、基础医学、社会工作、活动策划等知识。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她们面对的是存在缺陷的老年人,“开始觉得很无聊,每天都是一样的动作。”相比于学校里丰富的课程,工作后的重复让田梦月感到不适应,“早上把他们叫醒、带着他们穿衣洗漱、吃饭,下午带他们吃零食、做运动,晚上值夜班的话每一小时巡查房间。”
入行更早的周晨蕾介绍,如果照顾一位下半身瘫痪的老人,要每隔两个小时翻身一次,保持皮肤的干爽和清洁,同时要带他进行康复活动,不能使肌肉过于僵硬。如果照顾有认知障碍或智力残疾的老人,需要每顿喂饭,带着他们做康复操。
除了基本的照顾,护理员还要及时识别老人的情绪,陪他们聊聊天,观察他们的心情如何。天气好的话护理员会带着他们出去外面走走,“还有手工、画画、电影等娱乐活动,每周都有安排。”此外,托管中心还设置了“绿马甲”养护员,那些残疾程度较轻的人可以帮助别人,甚至还能帮护理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在做事的时候也蛮开心的,觉得自己还很有用。”周晨蕾觉得,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这里的照护对象获得价值感。
周晨蕾照顾老人吃饭 受访者供图
“把我们当成家人”
被依赖的时候就是被信任的时候
在日复一日的照顾和陪伴中,她们和老人逐渐建立起信任,培养出深厚的感情。周晨蕾分享了一个关于喂饭的小故事。“一开始叫他张嘴吃饭,他对你爱搭不理的。慢慢一两个星期之后,就开始配合我,再后面就只让我喂饭,别人喂饭他都不吃。”能得到老人们的信任,周晨蕾非常有成就感。
下午四点多,是这里的晚饭时间,在周晨蕾和田梦月的带领下,浙江在线记者来到托管中心的食堂,老人们三三两两从走廊进入食堂,“阿姨好!”“好久不见!”几位老人热情地跟她们牵手,有些则害羞地打个招呼。“有些是智力残疾的老人,看到我们的绿衣服就知道我们是护理员。”田梦月表示,这些老人尽管不是自己的护理对象,但还是非常亲切。
渐渐地,她对工作的不适应逐渐消退,“觉得和他们一起就跟小孩子一样挺好玩的,还会把自己的零食拿给我。”田梦月越来越觉得,把这些老人照顾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去年春节假期,她的一位同事离开托管中心回家过节,“回来之后他们就都跑步去抱住她,说‘阿姨回来了’。”田梦月一直记得那个感人的时刻,“把我们当成家人了”。
做康复运动 受访者供图
“最重要的是同理心”
细致、耐心是助残护理员的必备品质
“最重要的是同理心。”周晨蕾和田梦月认为,作为护理员最重要的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考虑,“精神或者智力残疾照顾对象有时候不认人,情绪波动也比较大,会言语上受到一些委屈。”遇到这种情况,她们通常需要更加耐下心来和照顾对象沟通,“我们也理解他们的情况,因此一定不能起冲突,要哄着他,有点像哄孩子。”
除了同理心,细心也是作为护理员的一个重要品质,“比较细心的人会适合做这份工作。”观察他们的情绪、他们的身体状况,如果照顾对象一般晚上要吃一碗饭,但今天只吃了半碗,护理员就要看看他是不高兴了还是身体不舒服了,“量个体温,测下氧饱和。”在学校学的基本医学知识现在也派上了用场。喂饭的时候同样要细心。周晨蕾解释,智力残疾的人吃饭时可能会把饭藏在嘴里,“这时候我就要看着他咽下去,这样才能喂下一口。”从生活到心理,护理员需要时刻在线。
“感觉自己像老年寄宿学校里的班主任。”在采访的最后,周晨蕾和田梦月略带自豪地形容自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