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联运在线”应用后台 浙江在线记者 陈雷 摄
(相关资料图)
浙江在线4月1日讯(记者 陈雷)“我们可以看到这块大屏幕上,有很多线条从世界各地与舟山相连,这里的每一根线都代表着一艘船舶,颜色越深就代表着来往交易量越大。”3月底,在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数字大屏,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江海联运协调处处长俞韶华向浙江在线记者介绍着屏幕上的船舶信息。
这块数字大屏,连接的是舟山 “江海联运在线”应用的后台,抬眼望去,入目即是平台构建的“堵港快预警、疏港快调度、直达快配送、联运快申报、物流快组织、市场快服务、智能快监测”7个应用场景。透过7大场景,舟山港口的繁忙程度、船舶的进出港及停靠等信息一目了然。
数字化助力通江达海
地处中国沿海南北航线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背依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天然的港口优势赋予了舟山“港通天下”的使命与目标。2017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浙江自贸区”)挂牌成立,全域位于舟山。浙江自贸区的落子,为这座依海而兴的城市带来更多与世界接轨的可能,也驱使着舟山向着更广阔的海域破浪前行。
以数字化赋能港航口岸发展,是舟山“通江达海”事业的创新突破,也是舟山在自贸区时代加速拥抱世界的落笔之一。而“江海联运在线”的出现,无疑为舟山港航事业的发展添上了浓墨一笔。
“除了方便相关部门管理外,‘江海联运在线’最重要的是可以为企业提供船舶进出港、货物装卸仓储、江海物流跟踪等一站式全场景服务。”俞韶华介绍,以七大场景中的“堵港快预警”和“疏港快调度”为例,过去船舶经过舟山,会因卸货、转运等多种原因停靠在港口。但前几年,舟山港航管理部门在实际管理中发现,有不少停在舟山港口的船在卸完货后,依然停留在原地。如果船舶都停在港口,很可能会引起堵塞。
针对这一现象,“堵港快预警”应用场景以一定的算法,依据船舶停靠的天数做出了不同程度的预警,通过系统提示管理部门注意该情况。“像这艘船是黄色预警,意味着它已经在这里停靠超过6天了。”顺着俞韶华的动作看去,“堵港快预警”菜单下,达到黄色预警的船舶从哪来、装载哪些货物、停靠哪个码头等信息清晰可见。而一旦接收到系统的预警信息,港航管理部门会迅速对船舶进行原因分析,并转到“疏港快调度”场景,形成疏港目标,联动其他部门开始调度,保证其他船舶与货物的快进快出。
舟山片区岙山石油储运基地 图源浙江省自贸办
拼服务更拼营商环境
治标更要治本。对于舟山来说,保障物畅其流的同时,更要着眼于发现船舶停靠时长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后来发现很多船停靠在这里,是因为需要在此进行材料申报或补给。”俞韶华说,以往一艘船舶进入港口后,代理企业要进行入关、进港、引航调度等手续的申报,同时要跑海关、海事、边检等好几个部门现场办理,重复填写船名、船长、船宽高等大量纸质材料,整个过程耗时漫长。
为解决企业痛点,舟山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率先试点船舶通关一体化改革,建成全国首个船舶进境通关无纸化口岸。“我们打通了口岸几个部门的数据,制定了一张表,现在企业只需在‘江海联运在线’系统一站登录、一表填写,后台将自动分发给多个部门并快速连批,实时反馈审批结果,效率大大提高。”俞韶华介绍,船舶通关一体化改革落地后,船舶通关时间从原来的16小时缩短至2小时,而一艘船在锚地上待泊一天的租金要2万美元。对于企业来说,这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也节省了诸多成本。据统计,截至目前,2022年“江海联运在线”共服务船舶5.2万艘次,为企业节省了13亿美元的物流成本。
梧高凤必至,快速的通关时间、不断提升的航运服务质量,吸引了大批船东、货主来舟山转运卸货,为这片自贸区带来了一连串的“惊喜”。这些船东公司的集聚与入驻,对舟山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倒逼舟山不断创新举措优化口岸的营商环境,实现了企业入驻与环境提升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我们还在继续迭代升级平台功能,争取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多市场化服务。”对于企业集聚带来的“化合反应”,俞韶华很期待,“船舶加油补给也好,转运存放货物也好,既能带来人流促进消费市场,从长远看,还可以带动后端市场。”
以航运服务提升为微观窗口,可以窥见舟山“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的雄心与决心。浙江自贸区落子舟山6年来,当地累计形成了26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125项,全国复制推广32项,对自贸区内的企业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个数字,更是一份份实实在在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