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931年9月1日,在江苏江阴的书香门第沈家,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孩子的父亲希望他长大以后,能够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自由翱翔。因此取名沈鹏。然而,在沈鹏出生后没多久,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当头,沈鹏的外祖父变卖家产创办了城南小学。5岁时,沈鹏走进这所学校开始读书识字。
沈鹏以草书见长,其行草书和隶书刚柔相济,摇曳多姿。谈及最早接触草书的情景,沈鹏回忆起那是初中,在读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时,自己被“还我河山”四个草书大字深深吸引,还特意用铅笔把它临摹了几十遍。
后来经过努力,沈先生考上了国立中正大学。在国立中正大学就读一年之后,沈鹏在回江阴休暑假期间,突然得知新华社计划在全国招收新学员,这与沈鹏的进步思想非常契合,他当即赶往上海的考点,最终以优异成绩被新华社新闻干部培训班:北京新闻学校录取。
1949年,18岁的沈鹏办理了国立中正大学退学手续,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来到北平读书,并亲眼见证了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热情高涨的氛围,让沈鹏对祖国和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在从北京新闻学校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人民画报社工作。1951年,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美术出版社,是一个全新的出版单位,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沈鹏长期在社长室工作,处理读者来信,接待访客,他一边做好本职工作,一边研读大量的美学、书论等著作,又努力撰写了许多评论文章,成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笔杆子。
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在一片欢呼声中宣告成立。在书法创作和书法评论上已有突出成绩的沈鹏,则被推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在中国现代书坛中,沈鹏的书法极富特色和个性,究其根源,在于他一直尊崇的理念:书法要注重原创精神。他结合自己的审美,大胆创新,字字有法度,又不拘泥,闪烁着一种旷达、纯粹的自由精神。
沈鹏年逾九十,外表看似清瘦,但提笔书写时,却精神焕发,用笔力透纸背。他将书法的艺“道” 与“技”在作品中融为一体。启功先生曾这样评价他:“所作行草,无一旧时窠臼,艺贵创新,先生得之。”
“弘扬原创、尊重个性”是沈先生多年的艺术总结和思考。他认为书法家的学养比技术更重要。古代的文人讲究诗、书、画结合,这三者之间也有相通。潜心书法的他,创作了大量诗词,自得书法文学之乐。“古人讲书,心画也,书法就是心灵的轨迹。讲诗,诗言志,表达自己对世界的一种认识,一种观念,在书美当中,看到诗的美,从心画当中听到了心声,诗书合璧,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