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昨天(21日),市统计局发布《数说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年成效》系列报告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四大领域率先突破,引领协同跑出“加速度”。截至2022年末,京津冀区域营运性铁路总里程达10848公里,较2014年末增长38.3%。
北京是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下,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2093家,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640个,23家市属高校、医疗卫生资源向城六区外布局。疏解空间为提升居民生活服务水平提供了载体,全市累计建设提升1168个老年餐桌、6285个便民网点,利用拆违腾退土地实施留白增绿近9000公顷。
一核疏解,两翼齐飞。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是区域联动的“桥头堡”。报告显示,2022年,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3.4亿元,是2013年的2.1倍。围绕科技创新、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主导功能,通州区大力发展与之相匹配的重点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61.7%,较2013年提升11.9个百分点。
城市副中心建设生机勃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千亿量级,超级工程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施工如火如荼,城市绿心三大建筑——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工程拔地而起。
从“规划先行”到“雏形显现”,随着“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干线公路网全面建成,雄安新区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中国星网、中国中化和中国华能3家央企总部开工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4所高校和2家医院选址落位,央企设立各类分支机构140多家,首个央企产业集群中国中铁入驻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
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正从蓝图变成现实。目前,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形成。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京津冀区域营运性铁路总里程达10848公里;北京至6个毗邻区域全部实现1小时内通达,与300公里范围内的主要中心城市“津石保唐”均实现高铁1至1.5小时快速联系。高速公路总里程10585.5公里,较2014年末增长32.6%,38条公交线路实现跨省常态化运营,服务17个县市,日均客运量约27万人次。京津冀生态环境改善有目共睹。2022年,三地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在60%以上。
京津冀地区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首都功能,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2022年上半年,首都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万亿元,占京津冀地区的4成,通勤圈、功能圈和产业圈占首都圈的比重分别为9.9%、37.6%和52.5%。(记者 陈雪柠)
(原标题:四大领域率先突破 引领协同跑出“加速度” 京津冀区域营运性铁路总里程超1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