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2月18日电 题:集贤村的“稳”与“猛”
新华社记者黄腾、谢剑飞
【资料图】
2020年8月19日,黑龙江省桦川县集贤村村貌。新华社记者张涛 摄
“为企业代养生猪,钱赚得好好的,把猪场租出去干啥?”
一年前,当集贤村决定将村里的猪场出租后,一些村民发出了这样的质疑。“不求别的,咱就求一个‘稳’字。”村党支部书记王喜林回答说,这个猪场里有国家扶贫资金、脱贫户的扶贫贷款,还有村民凑的入股资金,“这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能让它出问题。”
集贤村位于黑龙江省桦川县苏家店镇,桦川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攻坚开始后,集贤村依托政策,各项产业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村治保主任王信志回忆,当初村里想发展生猪养殖,筹措多方资金建起标准化养猪场,为避免风险,选择了为企业代养生猪,村里赚服务费的经营方式。“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养猪风险大。”王喜林说,代养一头生猪,村里能获得150元服务费,养殖风险由合作企业自负。
2022年,村里决定停止代养经营,把养猪场出租。村干部们发现,代养生猪,去掉水电和人工成本,每年纯收益和租金差不多。“索性租出去,转移风险,没有比这更稳妥的了。”王喜林说。
“稳”字成了集贤村发展产业的中心,王喜林说:“抗风险需要有能力,求‘稳’未必代表保守,在产业基础薄弱的起步阶段,它往往是最优选择。”
早年集贤村的白酒风靡市场,2020年,集贤村建起白酒作坊,凭借当年的口碑,产品供不应求,但在扩大生产这个问题上,村里却一直持谨慎态度。村里担心产能过剩,产品积压,造成损失。代加工订单是村里更愿意看到的,“代加工产品赚加工费,销路不用管,收益稳定得很。”王喜林说,“我们这个酒坊前景很好,但现在这个阶段不能瞎折腾,得一步步踏实走下去。”
去年初,集贤村20多名种地大户聚在一起商量调整种植结构。集贤村以水田为主,此前连续数年水稻价格低迷,种植收益大幅减少。村干部们梳理了各种粮食作物市场价格发现,价格一度波动较大的粘稻在2020年、2021年价格低迷,多维持在每斤1.1元到1.3元之间,2022年粘稻价格上涨可能性极大。
王信志带头增加了粘稻种植比例,在村干部们的建议下,全村粘稻种植面积增加到约5000亩,占水田总面积70%多。“外村人都说我们村太‘猛’了,万一粘稻价格不涨就亏了。”集贤村种地大户臧建成说,为了“猛中求稳”,每家每户都留了一部分地种收益稳定的圆粒水稻,即便粘稻赔了,来年也还有再“翻身”的本钱。
2022年秋季,粘稻每斤市场价达到1.8元,比一般圆粒水稻贵约0.5元。臧建成介绍说,当年圆粒水稻和粘稻平均亩产相当,都是1100斤左右,与种圆粒水稻相比,5000亩粘稻为村民多带来约275万元收入。
“搞产业、谋增收,得张弛有度,该‘稳’的时候‘稳’,该‘猛’的时候就得‘猛’。”王喜林说,等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有了更大的抗风险能力,乡村振兴的步子就可以迈得更“猛”一些。“去年每斤1.8元的价格太高了,今年可能要降,粘稻种植面积得缩小,这样更稳。”王喜林笑着说。
窗外飘着雪花,屋里温暖如春,白雪覆盖了街道、农田,集贤村“卧”在雪野里,正孕育着新一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