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央视网消息:从最近火出圈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到无人驾驶汽车,人工智能正全方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不断步入军事安全领域,机器狗、巡飞弹等武器装备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正在颠覆人们对传统战争形态的认知。如何规范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应对其在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挑战?前两天在荷兰举行的“军事领域负责任人工智能”峰会,重点就此进行了探讨。这是“后疫情时代”首个人工智能军事应用领域的国际会议,中国等80多国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应邀参加。如何看待此次会议的成果?中方又提出了哪些主张?对此,总台记者对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驻荷兰大使谈践进行了专访。
谈践大使表示,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带来的新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协同应对。此次峰会,各方围绕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潜在影响及应对措施进行广泛讨论,中方也提出多项重要主张。
中国驻荷兰大使 谈践:一是坚持智能向善。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反对借助人工智能谋求绝对军事霸权和军事优势。二是坚持以人为本。遵守国际法和伦理道德,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始终处于人类控制之下,防止被滥用、误用、恶用。三是坚持多边主义。充分发挥联合国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的主渠道作用。中方主张得到各方积极评价,我们提出的关于扩大发展中国家发言权和代表性、尊重各国国情等建议被纳入会议成果文件。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警告称,人工智能的潜在破坏力可能“远超核弹”。也有人预言,人工智能武器将是继火药、核武器之后“战争领域的第三次革命”,恐将触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降低战争门槛。
近年来,美英等军事大国一方面大举推进智能化军事体系建设,加快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研发;另一方面,在多边领域,反对采取任何限制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举措,甚至拼凑“人工智能防务伙伴计划”“人工智能全球合作组织”等小集团,兜售以所谓“基本自由和民主价值”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治理规则。对此,谈践大使明确指出,在加强监管治理的同时,应避免采取以意识形态划线、泛化国家安全概念的做法。
中国驻荷兰大使 谈践:人工智能是人类共同的智慧结晶,它不是地缘政治的博弈工具,所以不应该被政治化、武器化和意识形态化。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跨国家、跨领域、跨文化的人工智能合作交流,我们反对构建排他性集团、恶意阻挠他国技术发展的行径。我们认为,应该坚持多边主义、开放包容的原则,致力于共同规范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并建立普遍参与的国际机制,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
作为人工智能大国,中国始终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与人工智能领域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谈践大使介绍,2021年以来,中方在联合国场合相继发布了《中国关于规范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立场文件》《中国关于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立场文件》,为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此外,中方还积极参与联合国“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问题讨论,未来,中方将继续以建设性姿态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