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热点 >

世界速讯:中国农村的生活革命——2023“回乡见闻”中的乡村图景

来源:武汉大学 发布时间:2023-02-16 05:32:39

2023年1月下旬正值春节返乡热潮,经农业农村部新闻办指导@中国三农发布,新华网、微博联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媒调查研究中心联合发起“2023回乡见闻”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4917,涵盖了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425个市/县/区,其中农村地区57334份,占问卷总数的54.6%,城市地区47583份,占问卷总数的45.4%。发表“回乡见闻”主题的优质博文4593条。通过对问卷数据和优质博文的分析,我们希望本报告能够有机会为城乡研究及治理决策提供参考。数据显示,中国农村正在发生一场生活革命。城乡人民具备了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新生活方式正在形成,但一些问题也明显存在。


(资料图)

一、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1948年,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一直到十余年前,这个判断还是基本有效的。乡土社会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在经济上,人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家庭再生产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二是在社会上,人们在血缘和地缘关系上建立了家族和村庄共同体,并以此规定人们的社会交往行为;三是在政治上,农村普遍存在地方性规范,自下而上的地方性规范和自上而下的国家规则相互交织。

2011年的中国内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3%。这意味着中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城乡中国”有了人口学基础。而到2022年,城市化率更是达到了65.22%。“城乡社会”形态不仅有了人口学基础,更是体现在一系列的社会事实上。

大部分一代农民工还是会选择返乡养老。从微博数据上看,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并且,很多地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也配套了文体设施、进行了改水改厕,甚至还建设了公园等。我们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一代农民工还保留了农村退路。比如,田地尽量不荒芜,低价甚至是无偿流转给别人耕作;小菜园还保留着,老屋和宅基地也保留完好。他们中的大多数,每年还要返乡照看老人,且乡村的人情往来也继续维持,保留了完好的社会关系。这几年,乡村别墅在农村开始流行。那些在城市有所成就的农民工,开始在乡下建别墅。乡间别墅的建筑样式比肩城市,且注重花园、车库等配套设施,还讲究和周围山水园林的匹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民的休闲娱乐方式中,除了棋牌、看电视等传统休闲娱乐活动外,广场舞、刷短视频、钓鱼等新生活方式也已经普及。甚至于,随着汽车时代的来临,住在乡下的农民到城市逛商场、到旅游景区旅游,已经成为风尚。在一些地区,老年人还会自己组团,参加旅行社组织的老年团,到全国各地去旅游。这说明,农民已经习得了城市生活方式,对生活质量有了较高的要求,建立在新技术和较高物质条件基础上的生活方式,具有了广阔空间。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家庭选择在城市买房,其生活空间已经脱离了村庄;而汽车的普及,也意味着,人们的社会交往空间已经实现了城乡融合。

家乡农民进城买房和买车占比

我们的调查显示,“一动不动”(在城市拥有一套房,有一辆汽车)是很多农村地区年轻人缔结婚姻的基本要求。这说明,年轻人哪怕自己没有条件在城市生活,但在农村父母的支持下,也提前实现了都市的生活方式。他们在城市完成结婚、生子、抚育等家庭再生产任务,且很多年轻父母都依照精细化育儿的方式教育小孩。他们的社交也已经不局限于原有的村庄,而是在县城经营业缘、趣缘关系,且更加注重交往的质量。客观上,“农二代”的生活方式已经中产化了。与此同时,有部分老年人也开始随子女进城。比如,越来越多的超龄农民工选择在城市栖居,他们哪怕是过年也不返乡。华北的某些地方,年轻人住在小区套房里,而一部分老年人也在小区居住,一方面是依托子女养老,另一方面也是在城市寻求低端就业机会。

当前,城乡分割越来越不可能,乡土社会自然也就越来越难以维系。而随着城乡融合时代的到来,一种新型的城乡社会形态初见雏形。在城乡社会中,乡土社会和都市社会两种形态并存,人们在两个生活系统中穿梭。尤其是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家庭一方面保留了村庄的生产资料和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又积极嵌入到城市生活系统中,践行新生活方式。

二、单身情况值得关注

中国社会在发生深刻变迁。在乡土社会中,家庭以及扩大的家庭是社会细胞。第一代农民工以及很多第二代农民工,哪怕是离土离乡到城市务工,但其在城市栖居仍然保留着乡土生活习惯,如生活较为节俭,工作的取向并不注重个体舒适,而是以赚钱为目的,服务于农村的家庭再生产。某种意义上,农民工的城市务工是服务于乡土逻辑的。但在城乡社会时代,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离土离乡主要是为了融入都市生活,获得个体生命体验,乡情人情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边缘,家庭的归宿和港湾的意义,也在不断弱化。

无论是问卷数据,还是网友的博文反映,以及我们的田野调查,多方数据都显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30岁以上的大龄未婚青年都非常普遍。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反映未婚男性青年数量占比10%以上的,城市和农村的占比都高达65%左右;而反映未婚女性青年数量占比10%以上的,城市地区的占比远高于农村。

城乡单身青年的情况分布

不过,城市和乡村的单身情况有显著不同。城市社会,是普遍的男性青年和女性青年晚婚的问题,一种关于“单身”也是好生活的意识形态在城乡社会中蔓延。在城市,很多单身青年男女是主动选择的结果。“结婚/谈恋爱不如搞钱”,这一看法看似是调侃,却是不少年轻人的生活实践。有些都市青年明确表示多玩几年,等玩够了再结婚。在县城,相当部分体制内的女性虽然有结婚意愿,但由于优质的男性资源较少,又不愿意屈就,从而单身。

三、自养秩序的形成

农村正在形成自养秩序。老人往往独居,依靠积蓄和力所能及的劳动所得自己养活自己,他们的生活原则是尽量不给子女添麻烦。中年人则在退养阶段继续从事高强度劳动,为将来的养老生活做好准备。年轻人则对养老没有太多概念,他们的重心在于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条件,无暇顾及养老责任。

当前,农村的老龄化程度比城市更高。这是因为,农村大多数中青年劳动力已经进城务工,甚至相当多的小孩也进城接受更好的教育。在过去,留守村庄主要指的是“386199”部队,包括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但近些年来,农村妇女和儿童都在教育城镇化的推动下进城陪读和就学,“陪读妈妈”既是年轻人实践都市生活的必然现象,也客观上加快了农村老年人自养秩序的形成。

在初代老年人的生命历程中,“养儿防老”还是一个基本的养老规则,其积蓄往往不多。但这些年来,家庭代际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种以小孩养育为核心的家庭秩序已然形成,核心家庭的主要资源要集中于子女教育,这导致初代老年人所获得的代际反馈不多,由此出现了养老困境。在大多数地区,只要有条件,老年人都会从事简单劳动,如通过种菜、养鸡、捞鱼摸虾等来补贴生活,提高自养能力。

在自养秩序下,老年人因独居而产生的精神慰藉需求也比较高。看电视仍然是老年人的主要娱乐休闲方式。这几年广场舞在乡村地区也有广泛普及,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也通过跳广场舞来休闲娱乐。而棋牌是最为传统的休闲娱乐方式,很多乡村地区的茶馆、老年人活动中心都配备有棋牌室,也有利于老年人社交。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行,刷短视频迅疾成为城乡老年人的重要休闲娱乐方式。乡村刷短视频,男女老少皆流行。我们的调查发现,短视频 app 的使用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的娱乐时间,过年时小孩都窝在自己的房间刷视频或者打游戏,80多岁的一位长辈晚上10点多还躺在床上带着老花镜刷视频。人们在过年走亲戚时,闲聊之余也在刷视频。

城乡老年人娱乐休闲方式

中国农村的生活革命,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毛细血管中,每一个群体都卷入其中。总体而言,农村生活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物质条件,农民从匮乏社会进入了丰裕社会,人们的生活逻辑不再是为了生存而奋斗,而是为了美好生活而追求。在生活革命的过程中,消费主义和理性化进入人们的生活世界,不同群体面对这一遭遇时,处境并不相同。一部分优势群体迅速适应了这一趋势,践行了都市化的生活方式,但生活中的危机在婚姻、家庭、养老等各个领域表现出来。(吕德文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1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