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热点 >

上海有了固定周播时段 纪录片在年轻人中火了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22-03-11 09:58:06

“爷青回”“终于等到你”,齐刷刷的弹幕出现在警察题材纪录片《守护解放西3》的片头,彰显出观众对纪录片的热情。截至目前,这部尚在更新中的纪录片,点击量已超1.8亿次,豆瓣评分达8.8。

纪录片,这个原本小众的电视节目样态,似乎正在加速俘获年轻人。一方面,爱优腾、B站等互联网平台加入纪录片赛道,加大网生纪录片产制;另一方面,传统电视台也在加码纪录片创制。以上海广播电视台(SMG)为例,今年开年,东方卫视每周二晚10时辟出黄金档,推出国产精品纪录片周播时段,同时利用工作室制度提升纪录片创制能力。

纪录片在年轻人当中“热”起来了吗?

互联网平台成推手

B站把纪录片作为主打文化产品。纪录片近年来亲近年轻人,也让它呈现出题材、语态上的变化

在湖南长沙,位于闹市之中的坡子街派出所早就成为一处“网红”打卡地。这得益于一部警务纪录片《守护解放西》。

“纪录片拍了3季,我一集都没落下。”在上海一家民企工作的90后赵晴,去年在长沙出差时,特意在派出所前打了卡、留了影。“对于派出所这种地方,我既敬畏又充满好奇,这部纪录片给了我近距离了解‘警察叔叔’如何开展工作的机会,同时也学习到不少法律知识。”在赵晴看来,纪录片正从小众走向大众,在年轻人中变得越来越热。“以前大家的话题是追剧、追综艺,现在也会讨论追哪些纪录片了。”

互联网平台的兴起,成为“纪录片热”的重要推手。在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张斌看来,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的火爆,可以视作纪录片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后来,B站把纪录片作为主打的文化产品去策划和生产,这表明青年群体对纪录片是有需求的。”

“纪录片走向年轻人至少有五六年时间。”电视评论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何天平认为,从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开始,纪录片就已逐步走向广泛人群,“这几年,纪录片更为亲近年轻人,也让它呈现出题材、语态上的变化。”

90后王钰是美食类纪录片的忠实粉丝,从《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到《早餐中国》《人生一串》,都是她的“下饭剧”。“美食纪录片里有浓浓的烟火气,吃什么、怎么吃是个永恒的话题。”王钰说,尽管都是美食纪录片,拍摄手法却是各有各的不同,“比如《舌尖》吃得专业、精细;《人生一串》则长在文案,拍摄的全国各地的烧烤摊让人食指大动。”

在上海,纪录片《人生一串》拍摄到的那些线下店也成为王钰与好友经常光顾的地方。“你会发现,纪录片的表达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元,它可以用很贴近年轻人的口吻去讲述、描绘你所喜好的美食。”

近年来,互联网平台加速布局纪录片,优酷、B站、腾讯等视频网站在年轻态纪录片的布局上已成规模及体系。数据显示,2021年,腾讯视频主要历史纪录片播放量达1.3亿次,不到25岁的年轻观众占比接近三成。而据优酷数据,2019年,优酷纪录片的播出时长将近700个小时,其中260个小时的内容来自原创纪录片,国产纪录片的占比达到70%。到2020年,850个小时的播出时长中,有超过45%的原创纪录片以及超过80%的国产纪录片。

变化也发生在传统电视台中。今年伊始,东方卫视推出精品纪录片时段。中国视听大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几乎每期节目的收视率都能排在同时段节目(不含电视剧)的前三位。冬奥会期间播映的冰雪题材纪录片《冰雪梦启程》以及体育纪录片《走出荣耀:女足小将》,收视率均位居当晚同时段省级卫视前二。

“纪录片的需求比我们想象中要大,每周二,我们跟观众形成了一定的‘约会’机制。” SMG纪录片中心主任王立俊说。而专门辟出黄金时段播放纪录片,在省级卫视中尚属头一家。“现在,正是天时地利人和。”

纪录片市场刚打开

电视台承担“国家相册”功能,网生纪录片则更年轻态。尽管纪录片“热”起来了,但依然“供小于需”

“长期以来,纪录片被视作阳春白雪。但中国纪录片的传统是非常悠久的,比综艺更早。”何天平介绍,上世纪80年代,就有政论片、专题片等早期纪录片样态,“到90年代中后期,纪录片有个小高潮,出现了一批重历史、重人文、宏大叙事且浓墨重彩的纪录片。”

随着网生纪录片的兴起,一部分纪录片从宏大的主题,转向贴近大家情感及需求的小、巧、精主题。“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对焦的并非历史,而是一件件文物的修复过程。这恰恰是年轻人更容易有代入感的一种表达。”

美食纪录片也是如此。《人生一串》主创团队介绍,从2018年起,他们聚焦烧烤这一人人喜爱的美食展开拍摄,并且延续市井街边的拍摄风格,将食材、口味、风格大不相同的南北烧烤娓娓道来。“到了第三季,不仅来到了山东淄博、吉林延吉、云南西双版纳等地,更解锁了第一、二季没有拍摄到的浙江、贵州、河北,探访了当地的特色烧烤食物以及背后的地域美食特色。”总制片人王海龙说。在业内看来,小切口与烟火气,正是《人生一串》每季点击都能破亿的奥秘。

王立俊认为,年轻人很“懂行”,“年轻人接触世界顶级纪录片的渠道越来越多,尤其在某些垂类上,年轻人可能比所谓的专业人士懂得更多。身为创作者,要抓住年轻人的兴趣点。”他观察到,年轻人对历史文化类、现实题材类、自然风光类、美食类等垂类题材关注度很高,“我们也在加大这方面的筹备”。

在王立俊看来,得益于“纪录片热”以及SMG深厚的创制能力,纪录片正厚积薄发。SMG纪录片中心推出工作室制度后,一批具有鲜明风格的多元创制能力成长起来。从医疗类纪录片《人间世》到历史纪录片《大上海》,以及最近的《我们的国家公园》《亚太战争审判》《一级响应》等,“上海出品”依靠自己的创制能力,在市场上打开了知名度。“依托提升创制能力打造精品爆款的思路,去年我们运营收入比2020年增长60%。”

其实,商业化一直是困扰纪录片创制的难题。“纪录片强调客观、中立的属性,它和商业力量之间很难平衡。”何天平说,即便对于网生纪录片而言,商业化也是存在许久的问题。“纪录片的商业属性和电视剧、综艺节目不同,不太受看重短期转化率的客户青睐。但是,纪录片对于客户品牌建设上的赋能是毋庸置疑的。”

王立俊认为,纪录片实现价值的周期比较长,相对地,短期内实现利润的可能性会小一点。“纪录片版权三年一卖,过了三年后,可能版权不会贬值,反而增值。随着时间的推移,纪录片会越来越珍贵。”目前,东方卫视纪录片周播时段已获得上海本土企业的支持,这在他看来,是一个“开门红”的信号。

用何天平的话来形容,传统电视台所创制的纪录片与网生纪录片各有分工或侧重。“传统电视台承担的是‘国家相册’的功能,网生纪录片则更为年轻态,两者共同让市场百花齐放。”在他看来,尽管纪录片“热”起来了,但依然“供小于需”,“纪录片的市场才刚刚打开”。

需要怎样的“海派纪录片”

通过小人物故事,折射大时代背景,电视台会做更多小而美的单片,同时探索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

历史上,从《毛毛告状》《德兴坊》《大动迁》到《远去的村庄》《大师》《档案》,一批经典海派纪录片在上海诞生。伴随着上海纪录片的初步辉煌,1993年,中国第一个电视纪录片栏目《纪录片编辑室》应运而生。随后,上海广播电视台又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纪录片专业频道,并发展为国内第一批地方纪录片专业卫视。

“上海的纪录片力量一直是很强的,20世纪末形成的‘海派纪录片’特色一直延续至今。”张斌记得,当年学界、业界曾就何为“海派”展开过讨论,“《毛毛告状》很典型,‘海派纪录片’更关注都市人群、更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是上海纪录片的特点。如今的《人间世》等纪录片同样聚焦上海老百姓生活中的人或事,以及他们的命运。”

在张斌看来,纪录片这种艺术形态有自身的特殊魅力。“它对真实记录客观世界的诉求、对我们经常会忽略的人或事的记录,这样的特性完全展现了和故事片相异的兴趣。”他说,“纪录片一直保持着一种力量,今天看起来,这样一种力量应该是更加明显的。它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受欢迎。”

今天,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这支海派创制力量由原来SMG融媒体中心、外语频道、东方卫视、第一财经、版权中心等纪录片队伍整合而成,共计194人,拥有17个纪录片工作室,规模在省级卫视中数一数二。“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因为有强大的创制能力,才有底气推出卫视固定周播时段。目前我们的纪录片产能,足以保障每周一次的高品质纪录片播出。”王立俊说。

目前,纪录片周播时段已经规划好了整年的播出片单,分为“天地”“人间”“溯源”“观今”四个篇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聚焦中国实践、中国文化、中国美学、中国智慧。片单中有考古题材的《何以中国》、长三角题材的《太湖之恋》、消防题材的《火线救援》、生态文明题材的《我们的国家公园》《叶尔羌河》,以及现实题材的《人生第二次》等。

“这几年宏大主题、宏大叙事风格的纪录片比较多。此外,出于成本考虑,延展现有IP(知识产权)的系列片比较多。”王立俊计划,在这些纪录片之外,将传承“海派纪录片”的风格,关注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折射大的时代背景,我们会做更多这样小而美的单片。”

另一方面,SMG纪录片也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通过与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美国国家地理、美国好奇心流媒体等海外平台合作,将加速内容合制和内容出海。

与此同时,纪录片中心在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应用的可能性,自然地理类纪录片《草原,生灵之家》将首次采用超高清8K技术进行拍摄。

“我们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要做中国领先的纪录片创制高地。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不断培养人才,始终要把创制的能力捏在自己手里。”王立俊表示。

而他的目标不止于此。“能否通过募集纪录片的专项基金进一步促进纪录片生态圈的建设?当下,元宇宙和纪录片有什么关系?非虚构类长视频,能否和元宇宙的场景建设相结合?另外,NFT(非同质化代币)的概念也很火,存量的经典纪录片片段,能不能成为NFT收藏品?这些都是我们的探索方向。”(张熠)

关键词: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1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