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热点 >

梦想指路|这两个让科技迷“燃烧”的问题,到底有多重要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2-03-10 19:27:43

春风中,梦想的种子在播撒。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联合知乎发起“梦想指路”大型互动,邀请“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短道速滑奥运冠军武大靖、《只此青绿》领舞孟庆旸和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等不同领域人士分享经历和观点,引发了千万网友讨论。

“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回答了两个足以让科技迷“燃烧”起来的问题:如何看待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科技自主创新对中国有多重要?

来自各行各业的众多网友和他展开了隔空讨论。

“华龙一号”是我国基于三十余年核电研发、设计、建设和运行经验,自主研发并成功建设的先进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在设计、设备、燃料、软件、建造、运行维护等领域均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安全、技术和经济指标上达到或超过了国际三代核电用户需求。

邢继说,我们可以自豪地宣称,“华龙一号”是一座安全的、值得骄傲的核电站。

“华龙一号”的盾牌有多坚固?邢继说,他们创新性地采用“能动加非能动”的安全设计理念,设置了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让它可以抵御大型飞机的撞击,可以抵御17级台风、9级地震的强度。

务实的回答让网友忍不住继续补充。“tom zhang”骄傲地说:“它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这对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网友讨论了“华龙一号”科技突破的必然性和在当下的必要性。

为了达成双碳,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核电,将要承担更为重要的历史角色。“柳沅”说,作为低碳能源,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电力稳定、占地规模小、长期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未来清洁能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友“初心”的视野更为广阔,他认为,我国产业化全面升级、能源转型的前提,是电能供应要稳定。电能保障不只是关乎民生,更关乎于我国在多个赛道的战略转型。这些细小的转型,像一只只蝴蝶,在不同领域同时扇动翅膀,会带来蝴蝶效应般的连锁改变。

另一些网友围绕“卡脖子”和自主创新,谈起了苦涩又充实的过往记忆。

其实在很多行业都有些深刻体会,“卡脖子”的不仅是某一个行业,而是很多的子领域,“徐子陵”说。

解决“卡脖子”问题,化缘是不成的,网友“王小板儿”说,能否坚持科技创新在我国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操震球”分享了自己的体验,他所在公司用的很多材料、器件,都是外国的产品,遭到制裁后,很多关键原材料断供了。公司决定孵化全产业链,之前合作的国产供应商也很支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发,很多以前没搞过的、搞不出来的东西在共同的努力下实现了从无到有。他自此认识到,国家要坚定发展高端科技产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更多网友意识到,当我们谈论自主创新,我们其实在谈论一个民族的自尊和未来。

“怀生叟”将自主创新比喻为手中之剑。“手中有剑不用,强过用时手中无剑。总借别人的剑,把柄握在别人手里,自己会变得被动甚至沦为鱼肉。自主创新是打造我们自己的剑,人有我有,人无我亦有,人有我更优。主动权有了,才能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

冷静和忧患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洪权”认为,自主创新要向更深处探索,真正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全社会科技自主创新冒头,让所有有技术的人找到发声的渠道。

“螺旋真理”立足所在领域,提出在文物等关乎国家文化核心的领域,科技研发和应用也需自主创新,这也是国家文化安全的组成部分。

一位网友写道,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一直是中国不断前进发展的内核和精神动力,而共享创新则是我们国际化视野与影响力修炼的关键,兼容并蓄会让中国的未来更加美好。

策划:汪金福、秦亚洲、贾奋勇

监制:陈歆、周庚虎、魏骅

统筹:宋玉萌、郜新鑫、邓婕、盛瑞丽、卢烨

杨喆、赵闪闪、张鑫润

记者:王菲菲、李紫薇

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山西分社

知乎

联合出品

关键词: 自主创新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1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