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从身到心,如何全方位呵护“少年的你”?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王恩博 王景巍 吕妍 成展鹏)今年全国两会上,从政府工作报告到“两高”报告,均多处涉及关爱保护未成年人话题。如何全方位呵护“少年的你”,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关切。
“近视正呈现低龄化趋势,有的孩子甚至幼儿园以前就已近视。”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集团董事长何伟忧心忡忡地说,电子屏幕时代,保护“少年的眼”刻不容缓。
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资料图:学生们完成课后作业后,在操场上跳绳,参与社团活动。 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近年来,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呈现低龄、深度近视趋向。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已超过50%。
预防青少年近视,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认为要抓住近视率这个核心指标,引导社会观念转变。他建议,把近视率作为学校和地区教育质量考核重要指标,每年在主流媒体公布各地区青少年视力报告和近视率,接受社会监督。如未达标,学校和区域领导要被严肃追责。
针对已经近视的青少年,何伟提出,可建立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国家大数据库,通过大数据赋能,筑牢近视防控网,并合理控制网课时间。他相信,随着“双减”政策推行,青少年将有更多时间参加户外活动,近距离用眼时间将有效减少,从而为未来中国青少年视力健康提供充足保障。
除了身体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也愈加受到重视。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就非常关注青少年抑郁症高发问题。
孔维克调研发现,由于社会认知、专业医护人员有限、躯体症状多于心理症状等特点,仅有约四分之一抑郁症少年儿童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青少年抑郁情绪和抑郁症不仅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还容易带来自杀、应激性犯罪等风险隐患。“如果能够将抑郁症很好地加以识别、控制和处理,就为预防自杀建立了一道坚固防线。”
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建设,需要社会多方共同努力,握指成拳。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吴以环建议,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帮助全社会树立“身心同健康”的意识。例如,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引导,鼓励学校配备成长导师,引入第三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加强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家长会等方式为家长宣讲健康知识,提升家长心理健康辅导基本技能。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第一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崔建梅关心另一个与青少年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议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她观察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背后往往存在监护缺失、关爱缺乏、管教不严、保护不力等因素。大量案件表明,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之前多有不良行为或违法行为,且这些行为在早期多数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干预。
崔建梅表示,依据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可以把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送到专门学校进行矫治教育。建议在各省市区建立专门学校,设立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对此类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让他们感受到关爱,纠正心理和行为偏差,助其回归社会。
如何让罪错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后更顺利地融入社会,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建议,最高人民法院联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统一管理制度。她说,司法实践中各单位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操作上缺乏统一性,容易出现犯罪记录封存不彻底、不及时等情况。对此进行规范,将保障误入歧途的孩子们回归社会“无障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