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人物)谌爱东:“双拳”应对跨境有害生物入侵
中新社昆明3月3日电 题:谌爱东:“双拳”应对跨境有害生物入侵
中新社记者 韩帅南
“部分跨境有害生物的入侵,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因子。”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谌爱东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生物多样性与国际合作,是破题跨境有害生物防控的两大关键因素。
守护中国生态安全的“南大门”
据统计,目前中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而云南就有440多种。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与南亚东南亚多国毗邻,边境线长4060公里,既是外来生物入侵的高风险区,也是守护中国生态安全的“南大门”。
2019年1月,首次入侵中国的草地贪夜蛾由境外迁飞传入云南省江城县,随后迅速蔓延至中国多省。“草地贪夜蛾扩散快、为害程度重、发生面积大,严重威胁粮食作物生产安全。”谌爱东说。
“草地贪夜蛾入侵后为什么会快速扩散蔓延?因为缺乏它的本土天敌。”谌爱东说,“害虫的天敌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好的防控材料,我们要把它研究好,发掘出来,应用于生产、反哺生产力量。”
以“双拳”应对跨境有害生物入侵
生物多样性与国际合作,是应对跨境有害生物入侵的“双拳”。
通过对草地贪夜蛾不同生育阶段的研究,谌爱东和研究人员发现了它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在云南各州市不断寻找,最终找到了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本土天敌。通过一系列研究与实验,应对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技术如今已实现田间应用示范。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物种都有可能在云南找到合适的栖息地。”谌爱东解释,云南是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正因为云南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宝库,我们才能找到草地贪夜蛾的本土天敌。”
在谌爱东看来,要构建跨境有害生物防治的全链条体系,展开国际合作十分重要,“包括监测预警、科学判断、绿色防控技术研发等环节,都需要多个国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我们充分利用云南的区位优势,与越南、老挝、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十余个国家,在跨境有害生物防治方面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谌爱东介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与多个大湄公河次区域及南亚国家在防治迁飞性害虫、流行性病害及入侵性的杂草等方面合作已超过10年。
跨国合作构建坚实防控体系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云南与周边国家在跨境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的合作仍未中断。“我们会与多国农业部门和科研机构定期视频连线,交流技术,分享信息和研究成果。”谌爱东说。
“生物多样性为绿色防控技术研发提供了资源保障,稳固的多国合作为防控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坚实基础。相信我们的跨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能迅速赶超世界领先水平,为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谌爱东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