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2月16日电(史依灵 通讯员 高璐)当国宝遇见国漫,会碰撞产生怎样的火花?元宵节期间,以四件“海丝文化”代表性文物为背景绘制的漫画,成为了今年“当国宝遇见国漫”公益活动的主角。
据了解,这四件“海丝文化”代表性文物分别为:唐波斯孔雀绿釉陶瓶、青铜时代玉戈、宋兔毫碗、郑和铜钟,是上海交通大学文物数字传播合作基地(福建)与国漫“福见中华”元宵福卡公益活动创作组联合从“中华文化内容IP数据库(福建)”中精心挑选出来并进行再创作的,通过“H5+动漫贺卡(电子贺卡)”的形式进行联合展示和祝福。
上海交通大学文物数字传播合作基地(福建)主任童清艳教授介绍,今年元宵节,“当国宝遇见国漫”公益活动以“丝路明月”为主题,挑选了与动漫人物形象“精神理念”相匹配的四件国宝,突出展示了地方经济、艺术文化,比如唐波斯孔雀绿釉陶瓶反映了古代波斯与福州之间的贸易往来,是研究波斯古代文化和福州等地的海外交通、贸易等的物证;宋兔毫碗在黑色釉面上呈现竖向丝缕状的自然纹理,细密如兔毛,是典型的东方瓷坛艺术。
据介绍,自2019年起,上海交通大学文物数据库与福建省文物局合作,在对国家文物类别梳理的基础上,按福建地方文化特色为主题进行分类,以文物传播价值为重要参考指标,如数据库按“海丝文化”“红色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建盏文化”等利于文创人员入库选择素材分类,打破国内文物数字传播中单一图片、年代、材质的介绍,将文物蕴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政治哲理、商贸智慧以及审美艺术集纳呈现。
文物数据库缘起于童清艳主持的国家哲社重大项目“网络与数字时代提升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途径研究”,在调研过程中,童清艳发觉,中华文物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存储着中华文明与集体记忆。中华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故事、审美艺术是提升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要素,易建构在全球范围里的文化信任度,并得以有效传播。童清艳认为,要让文物中蕴含的文化提炼与传播出去,就迫切需要构建中华文化“认同、分层与传播”的文物文化内容遴选机制,需要研究文物的数字文化要素及其全球传播体系。
目前,“中华文化IP数据库系统”已经获得国家版权局软著登记,数据库聚焦中华文物与流行文化、世界文化相融,可推动文物成为网络小说、影视作品、动漫、网络游戏、直播等数字媒体中的元素,利于支撑全球影视、游戏、设计等行业的专业创作,使中华文物成为文创人员的创作源泉,使用户在“感知”文物中,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升发为认同,产生中华文化情感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