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延庆2月12日电(记者姚友明、马邦杰、张骁)中国选手闫文港11日在北京冬奥会男子单人钢架雪车比赛中取得一枚铜牌,这是一项重要的历史突破。
2月11日,中国选手闫文港(右)和队友殷正在比赛后。新华社记者孙非摄
从来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科学训练、优质团队保障再加上不畏强手的拼搏精神,是取得这项优异战绩的关键所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位于北京西南角的二七国家冰雪运动科训基地,钢架雪车电动模拟体育训练系统的出现,能够克服季节对冬季项目训练时长的影响。队员有更多时间能了解赛道,教练也能通过模拟系统采集到的数据,更好地了解队员的技术特点,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定制高效的训练计划。以钢架雪车为例,选手每次滑行时间为一分钟左右,滑行结束后还需要再回到出发点,这中间浪费的时间比较长。有了电动模拟训练系统后,队员不用起身,就可完成训练,这极大地提升了国家队选手的训练效能。
2月11日,中国选手闫文港在比赛中出发。新华社记者贺长山摄
闫文港在站上冬奥会领奖台后说:“感谢国家和团队,投入这么大,解决一系列问题,为我们创造了非常优越的训练条件和训练环境,非常感谢。”
国家和团队世界顶级的保障能力,是锻造这块弥足珍贵奖牌的关键所在!全球目前只有十多条能够进行国际级钢架雪车比赛的雪道。在雪橇雪车界,这两年很多选手或受制于疫情影响,训练不够系统,或“钱袋子”吃紧,每天为筹集训练经费而奔走。我国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且为运动员提供的优质保障让他们心无旁骛、专心训练,这也是闫文港能在家门口创造历史的重要原因。
2月11日,中国选手闫文港(右)在比赛后和队友殷正握手。新华社记者孙非摄
在比赛最后一滑前,闫文港的排名暂列第四。他当时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状态和水平,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第四次滑行中竭尽全力、拼搏到底!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最后一次滑行中,闫文港放开手脚,放手一搏,那一刻,他仿佛已经骑乘在“雪游龙”之上,越过刀山火海,完成了对生理、心理极限的淬炼。
闫文港和殷正共同跻身世界顶级钢架雪车选手行列,是中国冰雪运动的重大突破。相信在诸多因素的推动下,我们还会在本届或下届冬奥会上见证更多的历史突破,更大程度地改变全世界冰雪运动格局!
编辑:张泽伟、王恒志、吴俊宽、李欣怡(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