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热点 >

新春走基层丨大沙河之变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2-02-05 13:39:01

新华社南京2月5日电 题:大沙河之变

新华社记者郑生竹

人勤春来早。立春刚至,陈西征和老伴就一头扎进大棚里,忙着为油桃授粉。

陈西征曾是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大沙河镇二坝村党支部书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任职期间,大棚所在处还是一片贫瘠的沙荒地,附近的大沙河难见一泓清水。

“沙荒地没法种粮食,村民只能在河漫滩上种点水稻,遇不到好天气往往绝收。”在陈西征的记忆里,大沙河两岸曾是一片沙荒地,一到刮大风的冬春季,黄沙吹得睁不开眼。

今年80岁的黄远修曾担任过二坝村村主任,他告诉记者,村里一度流传着“风起三尺沙,黄土埋庄稼”“逃荒去要饭,归来不见房”等民谣,成了远近闻名的“逃荒村”。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丰县县委、县政府大力治理大沙河,开挖河道、植树造林,平整出几千亩良田,能种上一季水稻和小麦,一些村民的口粮才有了保障。

解决温饱还谈不上富足有余。当地农业部门不断引进改良红富士、白酥梨等品种,引导一部分村民在肥力欠佳的土地上种果树,收益大增。“村民的腰包慢慢鼓起来了。”黄远修说,行情好时,红富士苹果能卖到10多元一斤,村民们致富有了盼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村民们在变富的同时,大沙河的水也越来越清澈了。

二坝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唐世营说,以前大沙河两岸有很多畜禽养殖户,一些村民随意倾倒生活垃圾,水质很差。近年来,当地抓住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契机,建成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春节前,记者驱车进入湿地公园,一条“彩虹公路”沿河伸展开来,河面澄澈如镜,岸边林木高耸茂密,不少游客坐着观光车巡河游览。

目前,总面积385公顷的湿地公园近九成区域被划定为生态保护区,通过自然隔离、限制人类活动,为珍稀物种保留了一片自由栖息之地。2018年初,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青头潜鸭首次现身湿地公园。

“村里建起了柏油路,铺设了下水道,架起了路灯,来‘自摘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唐世营告诉记者,现在二坝村环境大变样,乡村旅游开发带来不少就业岗位,年轻人也愿意返乡了。如今的大沙河,也已成为丰县生态发展的一张对外名片。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1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