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当淋过雨的人成为撑伞者——浙江残疾农场主的共富梦想
中新网宁波2月4日电 (记者 李典)走在一个个塑料大棚间的田埂,浙江省慈溪市桥头明美蔬菜农场场长余志明不时举起左手,询问农户棚内的草莓长势如何。他“招聘”的十余位农户身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经过技术培训后,如今已在农场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不仔细观察,很难看出,在田间地头忙碌的余志明与常人有何异样——他因年幼时患上小儿麻痹症致使右手残疾。“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把伞。”如今,他以自身经历激励残障人士奋斗谋生,尽己所能帮扶弱势群体,走上共同致富的路子。
“手残,志不能残”
1966年,3岁的余志明刚刚开始蹒跚学步,谁知命运和他开了个大玩笑:他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致使右手残疾。好强的余志明并没有向残疾屈服。从他懂事起,就立志要和正常人一样,“手残志不能残,别人行,我也行”。
经商、务农、办厂……余志明数起自己的奋斗经历,直言“能尝试的都尝试了一个遍。”个中苦楚,自然不会少。那时候,由于经验不足,余志明亏了本,负债累累。回忆当时,他显然坦然了许多,“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1995年,余志明再次借钱做农副产品购销生意,经常在内蒙古、江苏、安徽等地跋涉奔波。“我从没觉得自己和正常人有什么不一样。”靠着踏实肯干,经过几年奋斗,余志明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攒下了一定积蓄。
2004年,他与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农产品种植基地的合同,成为其购销产业链中的一家成员单位。从此,村里的农户开始了“订单作业”种植,种出来的产品都由他包销,实现了购销一条龙。
余志明告诉记者,这不仅解决了村民因不了解市场行情难以选择种什么农产品的问题,还通过包销机制让村民吃下了定心丸,每年的收入都有了保障。
2006年8月,爱“折腾”的余志明创办了慈溪市桥头明美蔬菜农场。经过十几年发展,农场现占地500余亩,蔬菜瓜果四季不断,同时还注册了“绿中乐”商标,亮出了自己的品牌。
“弱势,并非弱者”
随着农场的生意慢慢红火起来,余志明却开始思考其他的事儿。“我自己能够体会到身体残疾对生活工作带来的不便,深知残疾群体更需要有人去关心。”余志明说。
他为此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招工优先考虑残疾人,为他们安排合适的岗位,优先指导服务残疾人家庭。一步步,他把农场办成残疾人就业(创业)实践基地,以自己亲身经历鼓励和激发大家创业热情,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2009年4月,他的农场成功创建为慈溪市残疾人扶贫基地;之后几年,农场惠泽残疾人方面不断完善,还被授予宁波市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浙江省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宁波市示范家庭农场等称号。
如今,在桥头明美蔬菜农场,有数十名残疾工人。他们大多属于肢体中轻度残疾,在这里每月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同时,农场从2009年开始辐射残疾人家庭26户,今已增至近百户。
此外,在当地政府和残联支持下,他的农场还为残疾人提供技术培训、生产实习、劳动示范、信息咨询、提供优良品种、生产工具、资金扶持的功能,带动了更多的残疾人创业发展。
慈溪市优秀残疾人、“感动慈溪”十佳人物、桥头镇最美党员、残疾人协管员……桥头明美蔬菜农场有一面荣誉墙,一份份荣誉背后,恰是余志明身担的一个个角色。
从当初遭遇命运玩笑的不幸儿,到如今为别人“撑伞”的人,余志明说,“最重要的是,这一切能够让更多残疾人看到,他们虽是弱势群体,但并不是生活的弱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