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2月2日电 题:揭秘真实的“狙击手”
新华社记者汪伟、于也童
“给老子雄起!”“咱班就一个望远镜,可鬼子啥都有,咱啥都没有。”“我想好了,我儿的名字叫铁板!”……热映电影《狙击手》中,一句句高燃台词直击人心,让大量观众直呼“哭湿了口罩”。
这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冷枪冷炮运动”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敌我军备力量悬殊的境地下,与美军狙击小队展开殊死较量的故事。记者近日走进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的纪念馆,揭开了这段动人心魄的历史。
据介绍,1952年,鉴于敌我双方长期处于对峙状态,每日均限于小规模的战斗活动,为大量杀伤、消耗敌人,志愿军开展了冷枪冷炮狙击活动,不久便在全线全面展开,并逐渐形成一种持久性战术,获得重大效果。
在纪念馆的展板上,记者看到这样一张老照片:一名战士隐蔽在掩体后,手里端着枪,正全神贯注目视前方。这名战士是志愿军的“王牌狙击手”张桃芳。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讲解接待科科长王春婕告诉记者,张桃芳曾在33天中,以442发子弹打死打伤敌人214人,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
在当时开展的“冷枪冷炮运动”中,志愿军内涌现出一批“张桃芳式”英雄。今年已87岁高龄的唐章洪就是其中之一。在王春婕的帮助下,记者有幸对现居住于四川的唐章洪进行了电话采访。老人曾是一名狙击炮手,自1951年4月入朝作战起,他先后参战上百次,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两次。特别是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他靠着手中的一门82毫米迫击炮歼敌420余人,有效阻滞了敌人的进攻。
提起那段炮火连天的岁月,唐章洪记忆犹新。“当时敌人凭借有制空权、制海权,火力又强,对我们不断轰炸,他们还特别嚣张,不但在阵地上晒太阳,甚至还在阵地上跳舞。后来,志愿军总部了解到情况,号召开展冷枪冷炮对敌斗争,当时要求很简单,把神枪手、神炮手组织起来,采取‘零敲牛皮糖’的战法,以积小胜为大胜的指导原则杀敌。”老人说。
唐章洪自创了很多方法,他将距离、方位写在木牌上,只要敌人一露头,炮弹就立即在敌人身边爆炸,他把这种战术命名为“闲时准备忙时用”。
热播电影把人们的记忆再度拉回到烽火连天的战场,也让人们对年轻的英雄有了更多了解。春节前夕,来纪念馆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13岁的田笑伦说,自从去年看了电影《长津湖》,他就对抗美援朝历史特别感兴趣。“志愿军先辈们为什么那么有毅力,我之前一直不懂,今天参观了烈士陵园,我好像懂了,他们是为了国家,为了今天的我们能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