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晨雾中,30多岁的陈栋从县城家中以慢跑的方式赶往工业园区管委会上班。这样既运动又通勤的健康生活方式,陈栋已经坚持了一年多。一路小跑下来,他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这在几年前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
“那些年县城路上天天都是拉煤的大卡车,空气里都有股怪味,路也烂得踩不下去,哪像现在路面硬化宽敞,道路标识标牌清晰,干净得很,路两边还建有专门的人行步道。”陈栋是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他从出生到成家,一直生活在曲靖富源县城,见证了这座城市生活环境的巨大转变,而这背后,是富源县艰难的产业转型之路。
2014年,富源县面对经济陷入“寒冬”的困境,迎难而上,创新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立足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谋划新兴产业,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轮驱动”战略。短短几年,“一煤独大”的富源县闯出了一条“黑”转“绿”产业转型发展新路。
实施“两轮战略”,全力打好产业转型攻坚战
地处云南东大门的富源县,煤炭储量占云南省三分之一,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守着“黑金子”的富源县“因煤而兴”,曾享受了煤炭行业“黄金十年”。2012年以来,受煤炭市场产量、销量、价格整体下滑影响,“一煤独大”的富源县经济呈“断崖式”下跌。
2014年,云南省煤炭大县富源经济发展亮起了“红灯”:全县GDP增长负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负40%,在曲靖全市9个县(市、区)综合考核中排名倒数第一。
靠着煤炭资源,从2002至2012年间,富源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全县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26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147亿元,增长5.6倍;地方财政收入从1.2亿元上升到13.98亿元,增长11.6倍。
“那些年,全县90%以上财政收入来源于煤电。”陈栋介绍着因煤而兴的“黄金十年”。
“黄金十年”落幕,富源县产业结构单一,同时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短板暴露无遗,“一煤独大”的产业导致富源几乎没有抗风险能力。此外,长期发展煤炭产业还带来地层塌陷、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等生态环境账。
必须打破对煤炭资源的高度依赖,但路在何方?富源县干部群众感到前所未有地茫然。
“经济已经触底,但不能长时间沉底。”县委书记陈志回忆当年富源县遇到的困境。
“困难难不倒富源人。”面对困境,富源县委、县政府通过广泛调查研究,立足本土丰富的铝资源,提出了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轮驱动”战略,以期全县经济实现“凤凰涅槃”。
在实施“两轮驱动”攻坚战中,富源县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主要平台和载体。面对全县97%是山地的客观现实,富源累计投入12亿元,在大山里开山劈石建成了27.81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完成园区内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域全部实现“五通一平”,将园区打造成全县新型工业化发展,实现全县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新洼地”。
“我们开山劈岭建园区,尽管非常不容易,但是为了打好产业转型的基础,再难也要坚持。”见证富源县工业园区从规划到建成的陈栋十分感慨。
在实施“两轮驱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富源县另一场攻坚战是以刮骨疗伤的决心和勇气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富源县狠抓煤矿整治重组,全县煤矿由172处减少为61处。“未来五年,富源将持续推进煤矿整合重组、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力争实现煤炭产业浴火重生、焕发新活力。”富源县县长侯开苑说。
在产业转型攻坚战中,富源县形成了新型煤化工、绿色铝全产业链、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资源加工、旅游文化、现代商贸物流五大支柱产业,单一的煤炭经济转向煤、电、铝多元发展格局,闯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时代新路,“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得以调整。
瞄准优质企业,实行“一把手”和“朋友圈”式招商,“保姆式”服务
宽敞明亮的厂房里,现代化流水生产线上,从硕大密闭的炉罐里,高温下的铝液源源不断配送到各铝制品模型加工厂,经过铸造、旋压、质检等智能自控流程,一个个成品汽车轮毂、摩托车轮毂、汽车变速器零部件魔术般呈现在流水线上。
在寻求产业转型的路上,富源县挖掘本地年产30万吨绿色水电铝资源的优势,为做大做强铝产业,又紧紧抓住云南省建设世界一流“中国铝谷”机遇,确立把富源打造成铝产业集群发展基地县的目标。
在陈志眼里,资源有了,园区建起来了,关键还是要有行业先进技术和企业入驻,优势互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然资源再多、再好也是浪费,园区建得再好也是摆设,富源要实现产业突破也是一句空话。”
“有了梧桐树,还需凤凰来。”为吸引优质企业和客商到富源投资兴业,富源县先后制定出台了《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服务企业“三项制度”》《优化招商引资入园项目审批流程 强化项目建设全程服务实施方案》等,从政策、制度上为客商提供全方位服务和保障。
针对云铝泽鑫铝业主要生产铝锭,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瞄准国内外行业先进技术和优质龙头企业,富源县领导带头,带着满满的诚意到浙江汽摩配协会、今飞集团、大长江集团登门拜访,盛情邀请企业到富源投资兴业。
为入驻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一对一”、全周期、全方位精准服务;创新开展“码上办和填空办”等服务模式,实现申请材料“扫码获取、精准填报、一审通过、一次办好”;主动对接联系和上门蹲点服务的方式,积极为投资项目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保姆式”代办服务,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平均压缩30%;对落户的招商项目实行全程代办审批制、项目落地施行一个项目、一个工作班子推进、一位县级领导挂钩包保、一位部门领导驻点服务、一个考核奖惩办法的“五个一”制度,避免中间环节出现梗阻、拖延现象,提升项目落地推进效率……
云南富源今飞轮毂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龙勤对富源“一把手”招商、“保姆式”服务赞不绝口:“我们从沿海一带到处寻找落脚点,最后落户在富源。一方面看好这里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是看好政府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有担当的创业氛围。”
富源县通过不断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自建园以来,先后引进浙江今飞集团、万里扬集团和广东大长江集团配套企业等46家知名上市公司、企业集团落户园区,先后建成了今飞500万件汽车轮毂、500万件摩托车轮毂、飞扬300万台汽车变速器零部件、格威100万件摩托车发动机壳体、飞速200万件汽车轮毂自动化生产线、锦鸿30万吨压铸铝合金等铝合金制造项目,形成“绿色铝—铝合金—铝精深加工—铝回收再利用”的铝产业循环产业链,实现富源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这不仅解决了富源铝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困境,还为富源产业转型走出一条围绕铝液,相关下游产业得到延伸式、集约集群发展的路子。
2021年富源工业园区实现工业生产总产值183.88亿元,同比增 19.87%,其中铝产业总产值85.95亿元,同比增25.03%。近两年,富源工业园区还先后获得“云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为园区的发展搭建了更宽广的平台。
在富源,煤矿的产业转型是绕不过的坎。在煤矿整合重组、技术改造、转型升级中,富源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稳增长、促转型、增动能的重要抓手。截至2021年底,富源本土部分煤矿已与山东能投、吉林吉煤、湖南湾田、贵州贵能等省外能源企业开展合作。昔日单一的煤炭经济转向煤、电、铝多元发展格局,闯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时代新路。
挖煤工变操作工——“幸福指数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30岁的肖泽云正在车间里四处巡视,不时对工人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这是轮毂生产最重要的一环,要细心加上极丰富的经验才能胜任这项工作,这与他之前挖煤工的生活截然不同。“之前的工作就是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卖劳动力,太危险了。”
2016年,听说工厂招工,肖泽云告别煤矿,毅然转行,入厂从零开始学习轮毂制造。如今,5年过去,他当上了小组长,在厂里结识了现在的妻子,还生了两个孩子,把家就安在离厂区600米的地方。“生活、工作环境这么好,我又懂技术,肯钻研,幸福指数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肖泽云高兴地说。
在富源工业园区收获幸福美满的不止肖泽云。
年轻的董宪开坐在操控室内,熟练地操控着按键,透过玻璃窗,清楚地看到室外生产线上铝液注入模型变成汽车轮毂的全过程,在不远处,则是干着同样工作的妻子吕路芝。
董宪开和吕路芝是富源县多乐村的一对夫妻,也是脱贫攻坚阶段的建档立卡户。这对年轻夫妻家中有两个正处于学龄的孩子,还有两个重病的老人需要赡养,因此不能外出打工,日子过得很是困难。
2018年,在政府协调下,董宪开和吕路芝来到工业园区的富源今飞轮毂厂当铸造备模员,夫妻俩月工资超过1万元。“在这里上班,离家近,随时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收入也高,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吕路芝开心地说。去年底,这对夫妻买了一辆车,生活朝着美好驶去。
在富源工业园区采访时,正是工人们交接班的时刻,一群群工人说说笑笑走进车间。是的,八小时工作制、随时发放的员工福利、充足的进修机会、广阔的上升空间……肖泽云和他的同乡们正在告别矿井,走进园区,家门口实现就业。
昔日影响市民正常生活的城市“顽疾”得到历史性治理;县域内省控、市控断面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县城101个区域噪声监测点、7个功能区噪声监测点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县城入选国家卫生县城公示名单……曾经空气质量差、生态环境不好、地质灾害频发的富源县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产业兴、环境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采访中,侯开苑说,为改变落后的城乡面貌,2014年,富源县通过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经过几年的努力,富源北城纵横交错的市政道路、高铁站前广场、公园、体育活动中心、社会保障福利中心、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部建成投用;一批城市房地产和商业综合体项目城为城市新景观,12平方公里的新城格局已经形成,城市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人气财气越来越旺,一座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生态县城正已经形成。在全县广大农村,通过扎实推进“七改三清”专项行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昔日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脏乱差”环境,变成了如今山清水秀、道路通畅、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
“富源正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陈志介绍,通过持续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轮驱动”战略,富源县山绿了、水清了、城乡更美丽了,人民群众收入增加,生活更加幸福安康。2021年,富源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亿元,增长2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8.5亿元,增长2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亿元,增长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2亿元,增长9.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80元,增长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70元,增长11%;全县主要经济指标走在曲靖市前列或最前列。
绿色已成为富源发展的最大底色和强力引擎。陈志说,“十四五”期间,在产业转型之路上,富源将建成绿色铝一体化产业、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特色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产业集群,让富源的转型之路走得更稳更好,争取进入西部五十强县城,为全国像富源这样想转型的县提供经验和样本。(蔡树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