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全市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在五个方面着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我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这五个方面分别是:首先,要聚焦基础前沿重点、关键核心技术卡点、产业发展难点,推动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其中,将突出抓好种业创新,重点围绕主要粮油作物、重要畜禽水产动物、高端设施蔬菜、特色水果、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加强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培育突破性、源头性新品种,并分产业分品类建立主推品种名录和核心专家信息库。此外,将从种植业、畜禽养殖、渔业养殖等方面,分类抓好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绿色健康养殖技术等技术研发。
第二,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实行技术供给和产业需求清单化管理,建立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全国优势单位、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全国优势单位名录,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其次,加快完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深化院地(企)合作、校地(企)合作,大力支持14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围绕全产业链开展品种更新、轻简栽培、精深加工等新技术集成推广。每年集成示范重大产业技术50项、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10个左右,未来5年打造科技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镇30个。
第三,统筹谋划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市级层面重点建设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长江上游种质创制科学装置、山地农业科技创新基地、西部农业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区县层面通过引进院士专家、高校、科研院所,加快建设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忠县柑橘产业国际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单位层面在优化提升现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谋划新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推动设立市农科院土壤研究所,建设一批产业联盟,夯实农业基础前沿创新平合。
第四,将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支撑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一区两群”协同创新,以及全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突出现代种业提升、土壤改良、农机研发、农产品加工、农业投入品减量替代、“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技术路线探索应用等,细化研究并落地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紧紧围绕农业开放合作,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引进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积极引导、支持农业企业谋划实施产业创新项目。
第五,将人作为关键因素,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人オ队伍。依托考核招聘、公开选聘、英才大会等引才通道,采用智力兼职、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一批院士专家,集聚高层次人才;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实施万名农技人员素质提升、万名科技示范主体培育行动,培养科技示范主体;出台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培养并每年评选认定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