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安息盒缓缓没入海中,伴随着飘洒的花瓣,静默的人群中,不时夹杂恸哭声。3月29日,在浙江平阳海域外的公海海面上,正进行着一场简约而盛大的最后告别仪式。
工作人员为未随行上船的逝者亲属代放骨灰盒。 潘沁文 摄
当天,这里举行了温州市第六次骨灰联合海葬活动,109位逝者的骨灰在此“入海为安”;部分逝者亲属随行上船,与逝去的亲人作别。
工作人员整理安放逝者骨灰的安息盒。 潘沁文 摄
看着安放孩子骨灰的安息盒沉入海底,参加活动的逝者亲属黄女士强忍的眼泪落了下来。她说:“我的孩子才三个月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从家人那里知道海葬,自己又在网上了解到,海葬是一种很环保的安葬方式,这样孩子离开时也不会占用土地。”
“今天来到这里是为了送我母亲最后一程。”参加活动的逝者亲属狄先生说,“她生前长期住院,饱受病痛折磨。如今,大海成为她的最终去处,回归了自然,母亲也从此自由了。”
逝者亲属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将安息盒放入海中。 潘沁文 摄
参加活动的一位逝者亲属也表示,海葬环保生态,人从自然中来、回归自然中去,这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也是社会的进步。
据了解,此次海葬放置骨灰的安息盒使用可降解材料制作,沉入海底后会立即降解,不占用土地资源的同时也不会污染海水环境。
逝者亲属抛洒花瓣缅怀逝者。 潘沁文 摄
温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郑知祖介绍,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广大市民思想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殡葬祭祀活动逐步趋向绿色、生态、文明。
工作人员为未随行上船的逝者亲属代放骨灰盒。 潘沁文 摄
温州推进以骨灰楼(堂、塔)、花葬、树葬、草坪葬、海葬为切入点的节地生态安葬,对采取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根据各县(市、区)财政收入不同,给予5000元至8000元补助。
工作人员将安息盒放入海中。 潘沁文 摄
该市新审批公墓实行骨灰楼(堂、塔)、花葬、树葬、草坪葬等生态安葬的占比达到100%,提高新增死亡人口节地生态安葬占比达70%。同时,建设节地生态安葬点,争取在2021年底实现乡镇(街道)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0%。
清明将至,缅怀逝者。温州向市民免费提供温州殡仪网网上祭奠平台网络空间,优化网络祭祀平台,鼓励网上祭扫等绿色祭祀新风尚;加强墓区祭扫现场管理,实施新冠疫情防控管理,引导群众开展文明祭奠、错峰祭扫,自觉抵制低俗的丧葬陋习。